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贷方记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借方记入损益类科目。
原因是:
1. 资产减值损失反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下降,而存货跌价准备是用于核减存货账面价值,与资产减值损失的性质相符。
2.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需要通过增加存货跌价准备来平衡资产负债表。存货跌价准备作为资产减值损失的抵消账户,将资产账面价值调整至公允价值。
3. 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是资产的当前状况,而存货跌价准备则反映了存货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因此,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同时,增加存货跌价准备,可以合理地估计存货的未来价值。
4. 税法规定,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计入所得税费用,从而减少纳税额。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增加存货跌价准备,实现节税的目的。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时,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并贷方记入存货跌价准备,目的是为了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核减存货账面价值,并实现节税的目的。
在会计中,“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这一分录表示:
资产减值损失:
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使其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相匹配。这通常发生在资产的市价或预期未来现金流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存货跌价准备:
这是一个反向科目,代表的是存货跌价的估计值。通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师可相应贷记存货跌价准备,从而降低存货的账面价值。
分录含义:
这一分录表明,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被减少,而存货跌价准备已被增加。这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未来可收回金额的担忧。
目的:
该分录的目的是确保资产的账面价值更准确地反映其实际价值。这对于财务报表编制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企业高估其资产,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失真。
影响:
这一分录会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产生以下影响:
损益表:借记资产减值损失会增加期间费用,从而降低净收入。
资产负债表:贷记存货跌价准备会减少存货的账面价值,从而降低资产的总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借贷方向
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是会计中用来反映资产价值下降的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的借贷方向不同,反映了不同的会计处理过程。
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是一个减值账户,用于计提存货账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坏帐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是一个损益项目,用于计提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贷方向的区别
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借方,而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贷方。这反映了不同的会计处理过程。存货跌价准备减少了存货的账面价值,而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增加了损益表中的费用。
影响
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都会减少资产价值,但它们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不同。存货跌价准备不影响损益表,而资产减值损失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
理解存货跌价准备和资产减值损失之间的借贷方向差异非常重要,以便正确记录和报告资产价值的变化。
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是指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在未来时期部分或全部被收回的情况。当导致减值损失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公司可以评估存货的公允价值是否已经恢复,如果恢复,则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减值损失转回损益表。
导致减值损失转回的原因可能包括:
需求增加:市场需求的回升可能导致存货价格上涨,使公允价值恢复到或高于账面价值。
成本下降:原材料或生产成本的下降可能使存货的替代成本降低,从而使公允价值恢复。
促销和营销:有效的促销或营销活动可以提高存货的吸引力,增加需求并提高公允价值。
销量的改善:销量的改善表明存货的流动性较好,减值风险降低,公允价值可能已经恢复。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5),如果存货的公允价值已经恢复,则公司可以将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按以下金额转回:
公允价值恢复到账面价值以下的金额
减值损失的初始金额
转回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的损益表,作为其他收入。这将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净利润和每股收益(EPS)。
需要注意的是,转回的减值损失并不表示存货的变现价值已经完全恢复。它只是表明存货的公允价值已经上涨,减值风险已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