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贷管理,切实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和校园安全稳定,现发布如下通知:
一、严格贷款资格审查。贷款机构应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对大学生贷款资格进行审查,确保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禁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网络贷款。
二、规范贷款利率和收费。贷款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合理透明的贷款利率和收费标准,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附加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提高实际贷款利率,或变相收取高额费用。
三、加强贷款风险管理。贷款机构应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借款人的贷后管理,及时提醒逾期还款,避免大学生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陷入征信危机。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贷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贷款机构应充分披露贷款信息,明确贷款条件、还款方式和违约后果等事项,确保大学生充分知情和自愿。
五、建立联动机制。各高校、监管部门和贷款机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大学生网贷风险事件。对违反规定发放网贷的机构,将严肃查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通知要求,各高校、监管部门和贷款机构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贷规范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金融环境。
为规范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保护其合法权益,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了以下重点:
一、加强风险防控。互联网贷款机构应严格审核大学生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不得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超过其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学生过度借贷、沉迷借贷。
二、强化校园联防。高校应加强对校园贷问题的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合理借贷的观念。应建立校园贷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及时排查和化解校园贷风险隐患。
三、加大执法力度。有关部门将加大对违规互联网贷款机构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净化贷款环境。互联网贷款机构应建立健全贷前告知、贷中提醒、贷后服务等制度,保障大学生借款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大学生借款人的投诉。
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有效防范大学生互联网贷款风险,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校园和谐稳定。高校、互联网贷款机构、学生本人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贷款环境。
2021 规范大学生网贷
大学生网贷乱象丛生,亟待规范。2021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遏制大学生网贷乱象,保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加强监管,保障规范
教育部联合银保监会等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网贷平台的监管,要求平台取得相关资质,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完善征信系统,将大学生网贷记录纳入征信报告,以约束借款人行为。
普法教育,提升意识
有关部门和高校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让大学生了解网贷风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推广网络信贷风险提示,让大学生在借贷前充分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健全机制,规范行为
高校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借贷渠道,降低网贷平台的市场份额。同时,建立大学生网贷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干预高风险借贷行为。
营造环境,筑牢防线
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反网贷骗局的氛围,打击非法网贷平台和欺诈行为。高校加强校园管理,从源头上遏制网贷泛滥。同时,引导社会舆论,让大学生意识到网贷的危害性。
2021 年规范大学生网贷的举措,是保障大学生金融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步。通过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普法教育、健全应对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将有效遏制大学生网贷乱象,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络贷款
网络贷款便利性与风险性并存,大学生群体因缺乏经济基础和风险意识,成为网络贷款的易感人群。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贷款乱象频发,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网络贷款,保障校园金融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风险意识
高校应联合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贷款风险的认知。通过讲座、论坛、网络平台等渠道,普及贷款知识,强调贷款的本质和后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性的借贷习惯。
严格贷款审核,杜绝过度放贷
网络贷款平台应严格审核大学生申请人的贷款资格,核查收入、信用记录等相关信息。避免过度放贷,防止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监督管理,要求其落实贷前审查、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等全流程风控措施。
建立黑名单制度,防范恶意平台
建立大学生网络贷款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违规放贷、暴力催收等行为的平台予以惩处,限制其开展业务。通过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切断恶意平台的生存空间,保护学生权益。
加强校园贷监管,堵塞执法盲区
校园贷作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重要形式,应加强监管。高校应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建立校园贷监管体系,对校园贷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业务监督和风险评估。禁止校园贷机构在校园内开展宣传和放贷活动,维护校园清朗环境。
鼓励健康借贷,提供替代性选择
鼓励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校内小额贷款等健康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高校应建立学生金融援助体系,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扶措施。同时,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面向大学生的无息或低息贷款产品,满足其正当资金需求。
规范大学生网络贷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严格审核、建立黑名单、加强校园贷监管和鼓励健康借贷等举措,营造一个安全透明的校园金融环境,保障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