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吸已得利息是否会没收
非法集资(以下简称“非吸”)所得利息是否会被没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非法集资行为被认定无效
如果非法集资行为被司法机关认定无效,则非吸的本金和利息都应予以没收。这是因为非吸活动本身就是违法的,所得利息也属于非法所得。
二、非法集资行为被认定有效
如果非法集资行为被认定有效,则非吸的本金应予以返还,但利息的处理方式则存在争议。
观点一:没收利息
此观点认为,非法集资的利息是非法所得,应予以没收,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观点二:返还利息
此观点认为,如果非法集资行为被认定有效,则集资者与非法集资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依然存在,利息应予以返还。
三、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非吸利息的处理方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有的法院认定利息应没收,有的法院则认定利息应返还。
四、建议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吸活动。
明确非吸所得利息的法律后果,统一司法标准。
对非法集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救济措施。
非吸已得利息的法律性质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下简称“非吸”)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此行为被法律明确禁止,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非吸行为中已取得的利息是否属于违法所得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刑法》第176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也就是说,非吸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参与非吸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息,就属于非法获取利益,性质上属于违法所得。
《民法典》第153条也明确规定,因违法所得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权利人;不能返还的,应当折价赔偿。因此,非吸已得利息应视为非法所得,需要返还给受害者。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非吸行为中取得的利息都属于违法所得。如果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非吸活动,并取得了利息,则该利息不属于违法所得。但对于明知非吸行为违法的情况下仍在参与并取得利息的,则该利息应视为违法所得。
非吸已得利息属于违法所得,需要返还给受害者。参与非吸活动应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图高额回报而让自己陷入法律风险之中。
非吸利息扣除
非吸,即非法集资,指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许可,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对于非吸所得利息,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时涉及的扣除问题如下:
非吸所得利息的扣除原则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非吸所得的利息部分不属于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能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时进行扣除。也就是说,非吸所得利息全额纳税。
原因
非吸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所得利息是非法所得,不符合国家税法中的合法所得范围。因此,国家不认可其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允许对其利息部分进行扣除。
税务处理
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时,纳税人需要将非吸所得利息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相应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在稽查过程中发现纳税人申报的非吸所得利息不实,将依法进行补税、加收滞纳金和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
非吸所得利息不能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税前扣除,包括费用支出、捐赠支出等。
纳税人如有非吸所得利息,应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避免受到税务处罚。
参与非吸活动不仅存在财务风险,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纳税人应谨慎参与此类活动。
非吸中以前已取得的利息的法律性质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返还说
认为非吸中以前已取得的利息属于不当得利,应予返还。因为这些利息是在非法集资行为中产生的,不具有合法性,其取得也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二、扣除说
认为非吸中以前已取得的利息可以从非法集资的本金中扣除。因为非法集资的本金本来就属于受害人的合法财产,利息的取得是受害人的合法收益,可以抵扣本金损失。
三、不予追讨说
认为非吸中以前已取得的利息属于合法取得,不应追讨。因为这些利息是在合法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其取得符合法律规定,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四、部分返还说
认为非法集资的利息应部分返还。具体比例可根据非法集资的性质、受害人的过错程度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予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对非吸中以前已取得的利息的法律性质并未明确规定,但倾向于支持"部分返还说"。认为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受害人的损失不仅仅是本金,还包括利息的损失。因此,非法集资人应当返还部分利息,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