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十二年的贷款能否上征信,取决于具体情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贷款逾期时间超过90天(部分机构为30天)的,将被纳入征信系统。因此,逾期12年的贷款原则上都会被记入征信。
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征信系统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数据遗失或错误的情况。因此,也存在逾期12年的贷款不上征信的可能性。
如果贷款机构在逾期12年后已将该笔贷款进行了呆账或核销处理,则该贷款可能不会被纳入征信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征信系统中保存的记录一般为7年,自逾期之日起计算。因此,如果逾期12年的贷款已过了7年,则征信系统中可能已删除了该笔记录。
如果您不确定逾期12年的贷款是否上征信,可以向贷款机构或征信机构查询。具体查询方式可参考贷款机构或征信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客服人员。
贷款逾期12年后银行才进行催收贷款,是否合理引发争议。
一方认为,银行有权在任何时候向逾期贷款人追讨欠款,不受时效限制。逾期者逃避责任12年,银行仍有权追讨合法的欠款。
另一方认为,12年的时间过长,逾期者可能早已忘记或无法偿还借款。银行不应在如此久远的时间后才出来追讨,这会对逾期者造成不公平的负担。
事实上,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此期限,债权人不能再通过诉讼方式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但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不适用于执行程序。因此,即使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仍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方式追讨债务。
在具体案例中,如果银行能够证明逾期者是有意逃避债务,或有能力偿还债务,则即使超过12年,法院也有可能支持银行的催收请求。但如果逾期者确实无力偿还债务,法院则可能会驳回银行的申请。
贷款逾期12年后银行才进行催收贷款是否合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银行有权利追讨欠款,但逾期时间过长也可能带来不公平性。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逾期十二年的贷款是否会上征信,取决于情况:
仍在持续逾期:
会上征信。逾期时间越长,对征信的影响越大。
已还清:
如果逾期十二年后已经还清贷款,一般不会再上征信。但有以下情况例外:
部分逾期记录已删除:逾期十二年后,征信系统中的部分逾期记录可能会被自动删除。但如果还有部分逾期记录保留,仍会上征信。
信用修复机构介入:如果逾期者通过信用修复机构介入,可能会删除或修复征信记录中的逾期信息。
逾期十二年的贷款对征信的影响:
征信上的逾期记录会极大降低贷款人对逾期者的信用评估,导致以下后果:
很难再获得贷款或信用卡等信贷产品。
即使获得贷款,贷款利率也可能较高。
可能会影响就业,因为一些雇主在招聘时会查询征信报告。
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征信上有逾期十二年的贷款记录,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联系贷款机构了解具体情况。
如果已还清贷款,向贷款机构申请征信更正。
如果逾期仍在继续,尽快将欠款还清。
考虑通过信用修复机构修复征信记录。
谨记,逾期贷款会严重影响征信,应及时处理,以避免对个人生活和财务状况造成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