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延迟利息计算公式
被执行人延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延迟利息:
延迟利息 = 本金 × 延迟天数 × 日利率
其中:
本金: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金额
延迟天数:从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的天数
日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
利率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同期同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从调整之日起,延迟利息的日利率相应调整。
计算示例
假设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金额为100万元,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起10天后实际履行完毕,且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则延迟利息的计算如下:
延迟利息 = 元 × 10天 × (4% × 4)
= 元 × 10天 × 0.16%
= 16000元
注意事项
1. 延迟利息从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计算,不包含送达之日。
2. 执行通知书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和邮寄送达。
3. 因不可抗力或执行机关的原因造成延迟履行的,不计算延迟利息。
4. 延迟利息不应超过本金的24%。
被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计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执行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按照以下标准计算:
基准利率:
自2023年8月1日起,企业间借款合同(不含同业拆借)的基准利率为3.65%。
计算公式:
法定的迟延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金额 = 债务本金 × 迟延利息率 × 迟延天数
迟延利息率:
自2023年8月1日起,合同或者其他凭证约定的利率,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参照《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迟延利息率为基准利率的1.5倍。
举例:
假设债务本金为100,000元,迟延履行15天,合同没有约定利率。则迟延利息计算如下:
迟延利息率 = 基准利率 × 1.5倍 = 3.65% × 1.5 = 5.475%
利息金额 = 100,000元 × 5.475% × 15天 = 263.89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中另有约定,则按照合同约定计算迟延利息。利息计算截止到债务清偿完毕之日。
被执行人延期归还借款的利息计算
当借款人被法院强制执行,延期归还借款时,利息的计算需要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
1. 法定利息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利率,则适用法律规定的法定利息。法定利息一般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基准,具体计算公式为:
利息 = 借款本金 × 法定利息 × 延期归还天数 ÷ 365
2. 约定利息
如果借款合同中约定有利率,则适用约定的利率。约定的利率不能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利率 = 借款本金 × 约定利率 × 延期归还天数 ÷ 365
3. 逾期利息计算
在延期归还期间,除了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利息外,还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逾期利息计算:
逾期利息 = 逾期本金 × 逾期利息倍数 × 逾期天数 ÷ 365
逾期利息倍数一般为法定利息的倍数,最高不超过法定利息的四倍。
示例
假设借款本金为10万元,延期归还天数为90天,法定利息为4.35%,约定的利率为6%。
法定利息计算:
利息 = 100000元 × 4.35% × 90 ÷ 365 = 990.54元
约定利息计算:
利息 = 100000元 × 6% × 90 ÷ 365 = 1500元
逾期利息计算:
逾期本金 = 100000元
逾期利息倍数 = 2(如法院规定)
逾期利息 = 100000元 × 2 × 90 ÷ 365 = 493.15元
因此,被执行人延期归还借款的利息总额为:
990.54元(法定利息)+ 1500元(约定利息)+ 493.15元(逾期利息)= 2983.69元
被执行人延迟利息计算算法
根据《民法典》第612条的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给付义务,应当按照履行期后的每日万分之五的标准计算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计算公式:
```
延迟利息 = 未履行金额 × 利率 × 延迟天数
```
其中:
未履行金额:为被执行人未按时履行的金钱给付义务的金额。
利率:为每日万分之五,约等于年利率的1.825%。
延迟天数:为自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的天数。
例如:
某被执行人因借款纠纷被法院判决偿还10万元债务,履行期限为2023年3月15日。但该被执行人未在履行期内履行义务,实际履行时间为2023年6月1日。则该被执行人应支付的延迟利息为:
```
延迟利息 = 100000元 × (1.825% / 365天) × (6月1日 - 3月15日) = 92.19元
```
需要注意的是:
延迟利息从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履行期在内。
延迟利息计算到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
延迟利息由被执行人承担,不能转移给其他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