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刑事案件定罪后能否再走民事?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借贷刑事案件定罪后,因同一事实仍可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相互独立,遵循不同的法律依据和程序。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虽然借贷刑事案件涉及违法犯罪行为,但并不排除其民事诉讼的权利。
民事诉讼的依据
民事诉讼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在借贷刑事案件中,民事诉讼的依据为《合同法》或《侵权责任法》。民法规定,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赔偿损失等。
程序差异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程序上存在较大差异。刑事诉讼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法院审判;而民事诉讼由当事人自行提起诉讼,由法院审理。
归责原则
刑事责任强调主观过错,即故意或过失;而民事责任则强调客观责任,即使行为人没有故意或过失,也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借贷刑事案件定罪后,民事诉讼仍然可以进行。因同一事实,当事人既可以承担刑事责任,也可以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依据、程序和归责原则不同,但可以同时进行。
借贷刑事案件定罪后可否再走民事
当借贷纠纷演变为刑事案件且被定罪后,是否还能通过民事诉讼追究债务人的责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事实,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不能同时进行。如果刑事案件已经定罪,则民事案件将被中止审理,直至刑事案件的判决生效。
刑事案件定罪意味着债务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例如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除了承担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因此,在刑事案件定罪后,被害人依然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债务人赔偿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刑事案件的判决已经认定了债务人的犯罪事实,民事案件在审理时不能再对债务人的行为进行重新认定。
被害人提起民事诉讼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债务人存在借贷关系、未履行还款义务等事实。如果债务人对债务事实不予认可,则需要被害人进一步提供证据予以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时效从债务到期之日起开始计算,一般为三年。如果被害人未能在时效期内提起民事诉讼,则将丧失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
综上,借贷刑事案件定罪后,被害人依然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追究债务人的民事责任。但民事诉讼的审理将受到刑事案件判决的影响,且需在法定时效期内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