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待摊支出是指在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这些支出尚未达到资本化的条件,需要在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它包括前期工程费用、设计费用、勘察费用、土地平整费用等。
根据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应记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科目下,并作为在建工程成本的一部分。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的贷方登记,表示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科目下该科目的余额增加,反映了在建工程成本的增加。
借方登记的情形如下:
1. 前期工程费用:当企业发生前期工程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2. 设计费用:当企业发生设计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3. 勘察费用:当企业发生勘察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4. 土地平整费用:当企业发生土地平整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5. 其他与在建工程相关的支出:当企业发生其他与在建工程相关的支出时,可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借贷反映了企业在建工程成本的增加或减少,有助于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情况进行核算和控制。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核算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科目是会计核算中用于记录和核算在建工程项目期间发生的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但暂时不能直接计入工程成本的支出。这些支出需要在工程完工后,根据完工进度合理地分配到各期工程成本中。
待摊支出的范围主要包括:
项目前期费用:工程立项、勘探设计、技术咨询等。
施工准备费用:临时设施、现场管理等。
期间费用:工程保险、材料验收等。
其他与工程施工相关的费用。
待摊支出科目核算特点:
采用借方记账,贷方记账法。
在建工程完工时,按工程进度分配到工程成本中。
分配比例应合理妥当,符合工程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
待摊支出核算应遵循相关会计核算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待摊支出科目核算重要性:
准确反映在建工程的成本情况,避免成本提前或延后确认。
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依据,合理分摊工程成本。
便于工程项目绩效评估和管理控制。
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升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结转
在建工程待摊支出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在竣工前无法直接计入工程成本的支出,如利息、设计费、监理费等。结转在建工程待摊支出是指将这些支出从待摊账户转入在建工程成本账户的过程。
结转的时机一般是竣工验收后,具体流程如下:
1. 根据竣工决算报告,确定在建工程实际成本。
2. 计算待摊支出占实际成本的比例。
3. 根据比例,将待摊支出转入在建工程成本的各相关科目。
例如,某在建工程的实际成本为1000万元,待摊支出为100万元,待摊支出占实际成本的比例为10%。则待摊支出转入在建工程成本的借方科目为“在建工程”100万元,贷方科目为“待摊支出”100万元。
待摊支出结转完成后,在建工程的成本将更加准确,以便后续的摊销和分配。
注意事项:
待摊支出必须合理且与在建工程相关。
结转比例应准确,避免人为调整。
结转后,待摊支出账户余额应为零。
在建工程待摊费用会计分录
在建工程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与工程有关的费用,不能在当期一次性摊销,需随工程进度按一定比例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费用。
会计分录:
(1) 计入待摊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待摊费用
(2) 分摊待摊费用
借:待摊费用
贷:在建工程
待摊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的原则:
与工程有关的费用:如设计费、勘察费、土地平整费等。
不能在当期一次性摊销:如建筑材料、劳务费等,需要随着工程的进度分期摊销。
按工程进度分摊:根据工程完成的百分比,按比例摊销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分摊方法:
工程量法:按已完成的工程量比例进行分摊。
人工时数法:按实际投入的人工时数比例进行分摊。
直接费用法:按直接发生在工程上的费用比例进行分摊。
注意事项:
待摊费用应在工程建成时全部摊销完毕。
待摊费用分摊后的余额,在结账时应转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