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到访介入:合理保护合法权益
近年来,网贷行业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开展了网贷到访介入工作。
网贷到访介入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调解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邀请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参与,对网贷借款人与放贷机构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网贷到访介入具有以下优势:
缓解欠债压力:通过协商还款计划,帮助借款人减轻欠债压力,避免陷入暴力催收的困境。
厘清借贷关系:介入机构会核查借贷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厘清借款人和放贷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合法权益: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放贷机构采取违法或损害借款人利益的行为。
借款人在遭遇网贷纠纷时,可通过以下渠道申请到访介入:
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向所在地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申请调解。
行业协会:联系金融行业协会,寻求协助处理纠纷。
社会组织:一些社会组织提供网贷纠纷咨询和调解服务,可向其寻求帮助。
网贷到访介入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它有助于合理解决网贷纠纷,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遇到网贷纠纷时,可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网贷一万安排外访人员上门,手段强硬,引发争议
近年来,网贷行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其中网贷平台安排外访人员上门催收债务的做法备受诟病。近日,某网贷平台安排外访人员上门催收一万元贷款的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据了解,该网贷平台外访人员上门时采取了强硬手段,包括拍打门窗、威胁恐吓等,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当事人表示,自己只是拖欠了一万元贷款,平台便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催收,让他感到身心俱疲。
网贷平台安排外访人员上门催收债务的做法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人认为,网贷平台有权采取措施追讨债务,但上门催收的手段应当合法合理,避免侵犯他人权益。也有人认为,网贷平台不应该动辄安排外访人员上门,而应当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
事实上,网贷平台安排外访人员上门催收债务并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指出,出借人不得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催收债务。《民法典》也规定,债权人催收债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避免损害债务人的名誉和隐私。
因此,网贷平台应当停止安排外访人员上门催收债务的做法,并选择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债务纠纷。如果网贷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网贷平台上门走访是否合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对网贷平台上门走访行为进行规范。
如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于2019年发布《关于规范网贷平台开展催收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网贷平台不得暴力催收、上门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权人催收债务时,应当采取文明、合法的方式。因此,网贷平台上门走访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不得暴力催收。网贷平台不得采取威胁、辱骂、恐吓等暴力催收方式。
2. 不得上门骚扰。网贷平台不得多次上门、长时间滞留或在借款人住所附近聚集,骚扰借款人及其家人。
3. 不得侵犯隐私。网贷平台不得泄露借款人的个人信息,或随意向他人透露其债务信息。
4. 不得干扰正常生活。网贷平台上门走访时,不得干扰借款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网贷平台有权采取合法合理的催收措施,但不得逾越上述原则。借款人如遇不当的上门走访,可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