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关于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1月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做出了明确规定。
利息计算方式
根据解释,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式,包括按日计息、按月计息或按年计息。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
利息起算时间
逾期付款利息的起算时间为债务人逾期付款之日起。如果债务人没有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付款,或者没有在催告后合理的期限内付款,则视为逾期付款。
利息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逾期付款利息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部分无效。
举证责任
债权人主张逾期付款利息的,应当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债务人逾期付款的事实和利息金额。债务人对利息计算方式或者金额有异议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
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确定逾期付款利息的标准:
合同约定的利息率
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
逾期付款的期限
债务人的违约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诚实守信的交易秩序。
最高法: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能否并用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可以并用。
根据该解释,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逾期付款利息是对逾期未付款项的利息赔偿,其计算方式和数额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确定。而违约金则是对违反合同约定行为的赔偿,其数额由当事人约定。
最高法指出,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不具有排他性,当事人可以同时约定义务一方逾期付款时支付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法院在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约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综合考虑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的性质和功能,予以适当适用。
该解释的发布旨在厘清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和违约金的适用范围,防止当事人通过约定排除一种赔偿方式,从而减轻其违约责任。有利于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买卖合同的规范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逾期付款违约金应符合以下原则:
合理性原则:
违约金不得过高或过低,应与实际损失相匹配。过高的违约金可能构成对守约方的惩罚性赔偿,有悖于公平原则。
补偿性原则:
违约金的目的是补偿守约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而非惩罚违约方。因此,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守约方实际损失。
确定性原则:
违约金的数额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得模糊不清或随意变动。
在诉讼中法院对于违约金的处理:
法院在处理买卖合同逾期付款纠纷时,会根据上述原则对约定违约金进行审查。若违约金过高,法院可能予以适当调低;若违约金过低,法院可能根据实际损失情况酌情增加。
特别注意:
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或合同可能对逾期付款违约金的约定有特殊规定。例如:
《合同法》第114条规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合同中可能约定分期付款的违约金不同,比如第一期逾期违约金比例较高,后续逾期违约金比例逐步降低。
当事人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应充分考虑违约金的合理性、补偿性、确定性和特殊规定等因素,确保违约金条款符合法律和公平原则。
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最新规定判决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可按照下列规定计算逾期付款利息:
从逾期付款之日起算。
利息标准:
逾期付款部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逾期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为逾期付款部分的LPR加50%(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约定的利率)。
计算方式:逾期付款利息=逾期付款金额×逾期天数×适用利息标准。
判决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2)最高法民再205号判决中,对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作出了明确规定:
买受人未按时支付合同款项的,出卖人有权要求买受人按照上文规定的利息标准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逾期付款利息自逾期付款之日起至实际支付之日止计算。
该判决明确了买卖合同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规则,有利于规范买卖合同交易,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