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杠杆息税前利润计算
经营杠杆息税前利润(EBIT)是一个计算企业财务杠杆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营业收入变化对息税前利润影响的程度。
计算公式:
EBIT = 营业收入 经营杠杆系数
其中,经营杠杆系数又称营业杠杆率,计算公式为:
```
经营杠杆系数 =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 - 变动成本
```
步骤:
1. 计算营业收入和变动成本。
2. 根据营业收入和变动成本,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3. 将营业收入乘以经营杠杆系数,得到EBIT。
示例:
假设一家企业目前的营业收入为 100 万元,变动成本为 60 万元。
1. 计算营业杠杆系数:
```
经营杠杆系数 = 100 万元 / (100 万元 - 60 万元) = 2.5
```
2. 计算 EBIT:
```
EBIT = 100 万元 2.5 = 250 万元
```
因此,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为 2.5,EBIT 为 250 万元。这表明,当营业收入增加 1 元时,EBIT 将增加 2.5 元。
经营杠杆系数衡量了产销量变动对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的影响。它表明当产销量发生一定百分比变化时,EBIT 会发生多大的百分比变化。
公式为:经营杠杆系数 = 销售收入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这个公式体现了这样一种关系:当产销量增加时,收入增加,但是变动成本也会增加。变动成本按单位产出计算,因此变动成本的百分比变化小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变化。这导致 EBIT 以高于产销量的百分比变化。
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企业对产销量变化更加敏感。当产销量增加时,EBIT 会不成比例地增加;当产销量下降时,EBIT也会不成比例地下降。因此,经营杠杆系数较高的企业在经济增长时期表现得更好,但在经济衰退时期表现得更差。
例如,一家公司的销售收入为 100 万元,变动成本为 60 万元。那么其经营杠杆系数为 100 万元 / (100 万元 - 60 万元) = 2.5。这意味着当产销量增加 1%,EBIT 将增加 2.5%,反之亦然。
了解经营杠杆系数对于企业了解其对产销量变化的敏感性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例如在固定成本和运营策略方面,以最大化利润并降低风险。
经营杠杆是衡量公司每股收益对销售额或收入变化的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固定成本(如管理费用和折旧)与可变成本(如原材料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当销售额增加时,可变成本将随之增加,而固定成本则保持不变。因此,息税前利润(EBIT)的增长幅度将大于销售额的增长幅度。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每股收益(EPS)的增长幅度大于 EBIT 的增长幅度。
公式为:
经营杠杆 = EBIT 百分比变动 / EPS 百分比变动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 EBIT 增加 10%,而 EPS 增加 20%,那么其经营杠杆为 2。这意味着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是息税前利润增长幅度的两倍。
较高的经营杠杆意味着公司对销售额变化的敏感性更高。销售额增加时,每股收益增长得更快;销售额下降时,每股收益下降得也更快。
经营杠杆对于企业在计划业务决策时了解其获利能力和风险很重要。它有助于管理团队优化成本结构,以实现目标收益水平和管理波动性。
经营杠杆系数衡量息税前利润 (EBIT) 变动与营业收入变动的相对幅度。它表示营业收入每变动 1%,息税前利润会变动多少个百分点。
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 = EBIT 变动率 / 营业收入变动率
换句话说,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倍数。它表明了公司在营业收入变动时的盈亏敏感性。
如果经营杠杆系数大于 1,则表明公司对营业收入变动的敏感性较高。这意味着营业收入的小幅变动会对息税前利润产生更大的影响。
反之,如果经营杠杆系数小于 1,则表明公司对营业收入变动的敏感性较低。这意味着营业收入的变动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较小。
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包括:
固定成本占比:固定成本占比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
可变成本占比:可变成本占比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
经营规模: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有较高的经营杠杆系数。
理解经营杠杆系数对于管理层在制定财务决策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管理层评估公司对营业收入变动的敏感性,并制定合适的策略以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