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借贷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对于借贷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一般有两个:
债务到期日: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债权人可以行使诉讼请求权。
催告后六个月:如果借款人在到期日未偿还借款,债权人经书面催告后六个月内未偿还的,从催告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
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履行债务
债务人承认债务
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诉讼
在诉讼时效中断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对于连续性给付的债务,如分期还款的借款,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借款诉讼时效计算起始点
借款诉讼时效的计算起始点是指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算的时间。根据《民法典》,借款诉讼时效为三年。其计算起始点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借款合同约定有还款期限的
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例如,借款合同约定某年某月某日还款,则从该日起算三年诉讼时效。
2. 借款合同未约定还款期限的
从债权人催收之日起算。债权人催收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催款函、电话催收或其他能够证明催收事实的方式。
3. 出借人已明示拒绝还款的
从出借人明确拒绝还款之日起算。例如,债权人向债务人催要,债务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
4. 外来因素导致借款不能清偿的
从外来因素消失之日起算。例如,债务人因意外事故导致借款无法清偿,从事故消除之日起算三年诉讼时效。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因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承认债务或采取其他中断时效行为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借贷的诉讼时效,是指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追讨债务的期限。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借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
诉讼时效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借款人部分履行债务的,支付利息的,诉讼时效从履行行为时起重新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会中断诉讼时效:
1. 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2. 债权人向债务人提出书面催收的。
3. 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的。
4. 债务人明确表示承认债务的。
中断诉讼时效后,诉讼时效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则债权消灭,债务人不再承担偿还义务。
因此,债权人应当注意保留借贷凭证,及时向债务人催收债务,并在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