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民法典关于欠款利息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欠款利息的规定作出了重大调整。
合同约定利息
当事人可以约定利率,但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过约定的利率部分无效。
法定利息
(1)没有约定利息的,借款人应当支付年利息6%。
(2)没有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的,借款人应当在催告收到之日起30天内支付年利息6%。
(3)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逾期利息
(1)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前款规定的利率支付逾期利息。
(2)合同约定利率低于法定利率的,逾期利息按照法定利率计算。
法院判决或裁定利息
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返还借款的,应当计付利息。利息从判决或者裁定生效之日起计算,利率按照前款规定的法定利率计算。
免责条款
借款合同中含有免除借款人支付利息的条款的无效。
新的民法典对欠款利息的规定更加严格,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防止债务人利用低利贷逃避债务。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关于欠款的利息法律规定也迎来了重大更新。
一、法定利率调整
民法典规定,法定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该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二、逾期利息的计算
对于逾期欠款,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支付逾期利息。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为:逾期利息 = 欠款金额 × 逾期天数 × 法定利率
三、约定利率的效力
民法典明确规定,债权人、债务人可以约定利息。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利率的,超出部分无效。这意味着,当事人对欠款利息的约定不得高于法定利率。
四、追诉时效
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支付利息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从利息到期之日起计算。
五、免责情形
民法典规定,在下列情形下,债务人不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
债务人已向债权人偿还全部欠款;
债权人主动免除债务人利息义务;
债权人未及时催收欠款;
债务人因不可抗力或不可归责于其自身的原因不能履行还款义务。
民法典对欠款利息的规定更加明确、合理,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债务人的公平。债权人、债务人在处理欠款利息问题时,应当严格遵守民法典的规定。
新的民法典对欠款利息规定进行了调整,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法定利率调整
民法典将法定利率调整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此前,法定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 4 倍。
二、逾期利息计算方式调整
民法典明确规定,逾期利息自欠款届期之日起计息,不再区分是否经催告。逾期利息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调整,采用复利计算,即欠款本金和利息都会产生利息。
三、加收利息的情形增加
民法典增加了加收利息的情形,包括:
违约方恶意拖延履行
违约方违反给付利息的约定
债权人提出催告后,违约方仍未履行
四、利息罚则调整
民法典明确,当事人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利率四倍的,超过部分无效。还规定了罚则,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利率四倍以上,可以追究其民事责任。
这些调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债权人应及时了解这些规定,在借贷时合理约定利息,避免发生纠纷。
民法典关于借款逾期利息的规定
一、逾期利息的计算标准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人逾期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逾期部分的借款金额,按照年利率6%计算利息。
二、逾期利息的上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对于没有约定利息的借款合同或者约定利息过低的,可以按照法定利率计算利息。法定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三、利息的起算时间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借款人逾期偿还借款的,应当从逾期的第二天起计算利息。
四、利息的支付方式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利息。
五、利息的违约责任
借款人逾期支付利息的,贷款人可以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
六、特别规定
对于消费者借款,逾期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36%。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逾期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24%。
民法典对借款逾期利息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