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从事贷款业务或者未经批准擅自向不具备贷款资格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发放贷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包括贷款人、贷款中介人和贷款担保人。贷款人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贷款业务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贷款中介人是指为贷款人介绍贷款对象或者提供贷款咨询、担保等服务的自然人。贷款担保人是指为贷款人提供担保的自然人。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1)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从事贷款业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贷款业务的,构成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
(2)未经批准擅自向不具备贷款资格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发放贷款。国家有关规定对贷款对象有严格的限制,未经批准向不具备贷款资格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发放贷款的,构成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罪的处罚幅度较宽,根据情节轻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刑法处理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情节严重的,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刑罚处罚如下: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胁迫、暴力等手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存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 单位行贿罪: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直接或者通过他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刑罚处罚为法定最高刑罚,具体量刑应由法院根据犯罪情节、后果等具体情况酌情确定。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的刑法规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贷款违反国家规定行为的刑法规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几条:
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
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发放贷款,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五条之一
违反国家规定,向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信贷机构贷款,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第二百八十六条
伪造、变造金融凭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骗取贷款、汇款、结算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刑法条款的具体适用情况需要根据贷款违反国家规定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来认定。
贷款违反国家规定是否构成刑法犯罪,取决于具体违反规定的行为和法律规定。
一般来说,贷款违反国家规定可能涉及以下方面的刑法犯罪:
1. 违法发放贷款
根据《刑法》第175条规定,金融机构或者其他金融组织违反国家规定向个人或者单位发放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 骗取贷款
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3. 挪用贷款
根据《刑法》第212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或者其他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 恶意破坏金融秩序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票证,或者违法买卖、运输、持有、使用明知是伪造、变造的金融票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此,贷款违反国家规定是否构成刑法犯罪,需要具体分析违规行为是否符合相关刑法条文的规定,以及违规行为的数额、性质和造成的损失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