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目中的“借”和“贷”是用来记录交易的两大基本规则。它们表示交易发生时的账户余额的变化方向。
借:
当资产账户(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增加或负债账户(例如应付账款、借款)减少时,记入“借”方。
当费用账户(例如租金、修理)增加或收入账户(例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减少时,也记入“借”方。
贷:
当资产账户(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减少或负债账户(例如应付账款、借款)增加时,记入“贷”方。
当收入账户(例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增加或费用账户(例如租金、修理)减少时,也记入“贷”方。
简单来说,对于资产账户和负债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对于费用账户和收入账户,“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通过使用借贷规则,会计人员可以系统地记录和分类交易,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种双重记录的方法确保了会计账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会计账目中,“借”和“贷”是两个关键术语,表示会计分录中的双重记录。它们代表会计等式的两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借方
定义:资产和费用的增加,或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符号:借方记在账户的左边。
当资产或费用增加时,它们在借方记录。例如,购买一台机器,会借记“机器”账户,表示资产增加。
贷方
定义:资产和费用的减少,或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符号:贷方记在账户的右边。
当资产或费用减少时,它们在贷方记录。例如,支付工资,会贷记“现金”账户,表示资产减少。当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增加时,它们也在贷方记录。
平衡原理
会计等式的平衡意味着,每个交易的借方金额必须等于贷方金额。这确保了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购买机器的交易中,借记“机器”账户的金额必须等于贷记“现金”账户的金额。
账簿的设置
会计账簿按照借方和贷方的原则设置。
总账:记录每个账户的借贷分录和余额。
日记账:按时间顺序记录每个交易的分录。
试算平衡表:列出所有账户的余额,检查会计等式的平衡。
理解借和贷的概念对于准确记录和解释会计交易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