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认房认贷”政策
“认房认贷”是指在个人住房贷款申请时,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所有名下房产的情况,包括已结清房贷的房产。该政策旨在抑制炒房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上海市于2017年开始实施“认房认贷”政策。其具体内容包括:
认房:已结清贷款的房产也被视为有房,且不受贷款年限的影响。
认贷:借款人若有尚未结清的房贷或公积金贷款,其贷款金额和还款月数都会被计入此次贷款的评估中。
“认房认贷”政策对购房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首套房贷款:如果借款人名下无其他房产,不受该政策影响,可按首套房贷款政策申请。
二套房贷款:如果借款人名下有一套已结清房贷的房产,将被视为有房,需按二套房贷款政策申请,贷款利率更高、首付比例更高。
多套房贷款:如果借款人名下有超过一套房产,则不能再申请个人住房贷款。
该政策实施后,上海市房价涨幅趋于平稳,炒房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同时也延长了部分购房者买房的时间,提高了购房成本。
上海认房认贷政策对已购房按首套的影响
上海市的认房认贷政策规定,已购房者再次购房时,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均按照第二套房标准执行。但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已购房者仍有可能按首套房标准购买第二套房。
条件:
1. 出售原有住房:已购房者出售原有住房,并且在出售后满五年。
2. 原有住房未享受过优惠政策:原有住房未享受过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息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贴息或购房补贴。
3. 偿还原有住房贷款:已购房者已偿还原有住房贷款本息超过30%。
满足上述条件,已购房者可向银行申请按首套房标准购买第二套房。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取得出售原有住房的证明:提供原有住房出售合同或不动产权证书。
2. 提供原有住房贷款还款记录:证明已偿还贷款本息超过30%。
3. 申请按首套房标准贷款:向银行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证明符合首套房贷款条件。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满足上述条件,银行仍有权根据自身风控政策决定是否给予首套房贷款。建议已购房者在申请贷款前与银行沟通,了解具体要求。
总体来看,上海的认房认贷政策对已购房者再次购房有一定影响,但满足一定条件仍有可能按首套房标准贷款。已购房者在计划购买第二套房时,应提前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合理规划购房流程。
上海市认房认贷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关于是否取消的猜测也甚嚣尘上。
一方面,取消认房认贷政策的呼声较高。部分购房者认为,该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资格,特别是对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需求者产生较大影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取消认房认贷政策有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促进消费。
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不宜取消认房认贷政策。该政策有助于抑制投机炒房行为,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取消该政策可能导致市场过热,加剧房价上涨,对购房者的利益造成损害。
对于上海市认房认贷政策是否取消,目前尚未有明确迹象。不过,从近期相关部门释放的信号来看,短期内取消该政策的可能性较小。
一方面,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房价涨幅仍处于较高水平。取消认房认贷政策可能会加剧市场波动,不利于稳定市场。
另一方面,上海市政府多次重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取消认房认贷政策与这一定位相悖,不利于实现上海市的住房政策目标。
因此,预计上海市认房认贷政策在近期内仍将继续执行。未来是否取消该政策,还需视市场情况和政策导向而定。
上海市认房认贷政策对已购房的影响
上海市出台认房认贷政策,对已购房者产生了以下影响:
1. 贷款额度限制
政策规定,已购房者申请贷款时,其名下所有住房贷款余额均计入贷款额度,以认定新的贷款是否符合首付比例和贷款成数规定。这导致已购房者再贷款购房时,贷款额度受限制。
2. 贷款利率上浮
对于已购房者申请贷款,部分银行会按照其名下所有住房贷款笔数上浮贷款利率,从而增加贷款成本。
3. 资格审查更加严格
对于已购房者,银行在审查贷款资格时会更加严格,包括还款能力、负债率、征信记录等方面。这可能会导致贷款申请被拒或审批时间延长。
4. 购房成本增加
由于贷款额度限制、利率上浮等因素,已购房者再购房时需要支付的购房成本有所增加,包括首付、贷款利息、税费等。
5. 对投资性购房的影响
认房认贷政策对投资性购房影响较大。对于拥有多套住房的投资者,再贷款购房的难度和成本都将增加,抑制了其投资性购房行为。
应对措施
已购房者应对认房认贷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包括:
提高首付比例,减少贷款额度。
选择利率较低的银行或贷款产品。
优化负债结构,提高还款能力。
尽量避免名下拥有多套住房。
提前咨询银行,了解具体贷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