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对疫情期间逾期还贷的指导意见
疫情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发展,出台了多项信贷支持政策,包括允许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延期还本付息。针对逾期偿还贷款的客户,银监会也出台了指导意见。
一、延期还款政策
银监会要求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客户,在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含)期间因疫情原因导致未能及时还款的,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最长可延期一年。延期期间不计复利,不报送征信。
二、逾期认定标准
对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含)期间的逾期贷款,银监会要求银行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不视为违约和不良贷款。
三、资产分类调整
对于上述期间的逾期贷款,银行应及时调整资产分类,并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制定差异化的信贷管理策略。
四、监管支持
银监会将加强对银行实施延期还款政策的监管和支持,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五、具体实施
各银行应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体的疫情期间逾期还贷支持措施,并向社会公布,确保政策的公平、公开、透明。
银监会疫情期间逾期规定
为应对疫情对金融业的冲击,银监会出台了多项针对逾期的规定,旨在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还款压力:
延期还本付息:银监会鼓励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长可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
减免罚息:受疫情影响逾期还款的,金融机构不得收取罚息,并减免部分逾期利息。
信用记录保护:疫情期间的逾期将不被计入征信报告,不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或个人的贷款申请。
分类调整:对于受疫情影响逾期的贷款,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调整,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流动性支持:银监会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缓解其还款压力。
这些规定旨在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应对还款困难,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机构应积极落实这些规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银监会发布通知,要求银行做好疫情期间逾期贷款处理工作,切实保障受困企业和个人权益。
通知明确,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还款困难的企业和个人,经申请可延期还本付息,最长可延至2023年底。银行不得抽贷、断贷、压贷,不得盲目下调授信额度和抽回正常授信。
对于逾期贷款,银监会要求银行主动识别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并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其恢复正常经营。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协商调整还款计划;
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可申请展期、减息、免除罚息等优惠政策;
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合作,协调解决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税费减免等问题。
银监会强调,银行在做好逾期贷款处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对因疫情影响导致资产质量大幅下滑的,应及时采取应对方案,确保风险可控。
银监会还要求各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公布疫情期间逾期贷款处理政策,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公众监督。
银监会对疫情期间逾期的处罚
为保障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复苏,银保监会出台系列举措,对受疫情影响而逾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减免和缓释。
处罚减免
对于因疫情导致还款困难的企业和个人,银保监会要求金融机构暂停催收逾期贷款利息,并可适当减免逾期利息。对于欠息较多、资金困难的企业和个人,金融机构可酌情减免部分逾期本金。
缓释处理
银保监会要求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企业和个人,采取适当的缓释处理措施。如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提供无息或低息续贷等。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机构可优先采取缓释措施。
具体要求
银保监会明确,金融机构在对逾期贷款进行处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实事求是,区分人为逾期和因疫情导致的逾期。
因疫情导致逾期的,应以宽容和支持为主。
对于恶意逾期或明显有能力偿还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减免处罚。
银保监会的上述举措,旨在缓解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保障金融稳定。金融机构应当积极落实相关要求,切实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