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贷款机构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供贷款用途。借款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贷款用途,并如实填写在贷款申请表中。在贷款审批通过后,贷款机构会将贷款资金划拨至借款人指定的账户中。
如果借款人在收到贷款资金后,没有按照当初约定的用途使用,而是将其挪作他用,就会构成专款专用贷款转账。具体来说,专款专用贷款转账是指借款人在收到贷款资金后,擅自将其划拨至非贷款用途的账户,或者将其用于非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
专款专用贷款转账属于违反贷款合同的行为,贷款机构有权要求借款人立即归还贷款本息,并追究其违约责任。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避免专款专用贷款转账的发生,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应慎重选择贷款用途,并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如果借款人在贷款使用过程中确实需要变更贷款用途,应及时向贷款机构提出申请,经贷款机构同意后方可变更。
银行贷款专款专用有法律依据吗?
银行贷款专款专用是指借款人将贷款用于借款合同约定的特定用途,不得擅自挪作他用。这一规定在法律上是有依据的。
《合同法》第212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贷款用途,即属于当事人的约定义务。借款人未经贷款人同意擅自变更贷款用途,构成违约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借款用途的,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使用借款。借款人未按照约定使用借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银行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银行贷款用于国家禁止的用途,或者用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用途,银行不得发放。
因此,银行贷款专款专用是有法律依据的。借款人擅自变更贷款用途,不仅违反合同约定,也可能构成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