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认房认贷”政策详解
2023年,北京住房贷款政策再次调整,实施“认房认贷”政策,这意味着购房者的房贷情况将受到严格审查。
什么是“认房认贷”?
“认房认贷”是指银行在审批房贷时,不仅要考虑购房者的现有房贷情况,还要考虑其名下已结清的房贷记录。
具体规定
认房:已结清房贷也会被计入认房数量,影响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认贷:已结清房贷的月供,仍会被计入购房者的负债计算,影响其贷款额度。
影响
对于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影响较小。
对于有多套房贷或近期结清房贷的购房者,影响较大。
政策目的
“认房认贷”政策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过度杠杆化和金融风险。通过对购房者房贷情况的严格审查,可以控制购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购房建议
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一次性结清房贷,避免影响后续购房。
多套房贷或近期结清房贷的购房者,需要提前规划,控制负债率,避免影响贷款申请。
北京认房认贷政策2019
2019年,北京的认房认贷政策继续严格执行,具体如下:
认房
本市居民家庭名下已拥有的住房套数,包括已取得所有权证的住房、已签订购房合同但未取得所有权证的住房、已取得预售许可证或已办理房屋土地出让合同网签备案的住房。
若有多套住房,则认贷时按照已结清贷款和未结清贷款的分项认定。
认贷
个人住房贷款,包括首套住房贷款、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已结清住房贷款再贷款。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包括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二套及以上住房公积金贷款、已结清住房公积金贷款再贷款。
无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均计入贷款金额。
首套房认定
本市居民家庭名下无住房贷款记录,且无现有住房。
非本市居民家庭名下无住房贷款记录,且在京无现有住房。
二套房认定
本市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记录或现有住房的。
非本市居民家庭拥有1套以上住房贷款记录或在京有1套及以上现有住房的。
第三套房认定等
本市居民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记录或现有住房的。
非本市居民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记录或在京有2套及以上现有住房的。
注意事项
认房认贷政策适用于在京购买商品房及保障性住房。
政策如有变化,以官方最新发布为准。
北京房贷认房认贷最新政策
北京市住建委、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对本市住房信贷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一、认房认贷定义
认房:借款人拥有的住房套数及已结清的贷款套数。
认贷:借款人尚未结清的住房贷款债权总额。
二、认房认贷标准
1. 第一套住房贷款
认房:名下无住房
认贷:无住房贷款记录
2. 第二套住房贷款
认房:名下有1套住房(含已结清)
认贷:无住房贷款记录或有1笔已结清住房贷款
3. 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认房:名下有2套及以上住房(含已结清)
认贷:有2笔或以上住房贷款记录
三、贷款首付比例
第一套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5%
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
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原则上不予发放贷款
四、执行时间
本政策自2023年6月15日起执行。
五、其他规定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收入稳定性和还款能力的审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诱导购房人绕过认房认贷政策。
对违规发放住房贷款的商业银行和房地产经纪机构,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本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北京房贷认房认贷什么意思?
在北京申请房贷时,需要了解“认房认贷”的政策。具体来说,认房认贷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认房:指借款人在北京是否有购房记录。如果借款人名下无房,则认定为无房;如果借款人名下有房,则认定为有房,不论该房产是否已结清贷款。
认贷:指借款人是否正在偿还住房贷款。如果借款人名下有未结清的住房贷款,则认定为有贷;如果借款人已结清所有住房贷款,则认定为无贷。
对房贷的影响:
认房认贷政策直接影响房贷的申请条件。对于无房无贷的借款人,申请房贷时贷款额度和利率相对较低;对于有房有贷的借款人,申请房贷时贷款额度和利率相对较高,甚至可能无法获得贷款。
计算方式:
认房方面,以借款人名下登记的房产为准,包括已购但未结清贷款的房产以及已结清贷款的房产。
认贷方面,以借款人正在偿还的住房贷款为准。如果借款人名下有多笔住房贷款,则全部算在贷款总额中。
注意事项:
购房者在申请房贷时,应清楚自己的认房认贷情况,并根据政策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如果借款人名下有房,但已结清贷款,可以结清所有贷款后再申请房贷,以提高贷款额度和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