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五级分类新规定
2023年1月1日起,《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正式施行,对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风险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新规定将原先的七级分类调整为五级分类,更加注重贷款风险暴露程度和损失概率的精准识别。
五级分类体系如下:
1. 正常:贷款按合同约定正常还本付息,未出现任何逾期或违约行为。
2. 关注:贷款出现轻微逾期(不超过90天),或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如收入下降、经营困难等,但未影响贷款按期还款。
3. 次级:贷款出现较长时间逾期(90-180天),或风险因素进一步恶化,需要密切关注。
4. 可疑:贷款出现较长时间逾期(超过180天),或损失概率较高的不良征信记录,但仍有部分收回可能。
5. 损失:贷款已产生实际损失,如长期逾期、逃债等,收回可能性较低。
新规定强调风险分类的审慎性,要求金融机构充分考虑贷款风险暴露程度和损失概率,准确判断贷款风险等级。同时,新规定也优化了风险分类转化的触发条件,将原先的逾期60天触发关注调整为90天,更加符合贷款风险的实际表现。
新规定有利于提升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更好地保护金融稳定和信贷生态健康发展。
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五级分类新规定
为规范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风险管理,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五级分类新规定
《指引》将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分为五级:
正常类:贷款按合同还本付息,且信用状况良好,无逾期或催收记录。
关注类:出现轻微逾期,或借款人经营状况略有波动,但仍有能力按期还款。
次级类:逾期超过30天但未超过90天,或借款人经营状况出现明显恶化,但仍有还款意愿。
可疑类:逾期超过90天但未超过270天,或借款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偿还意愿较弱。
损失类:贷款已逾期270天以上,或借款人经营已破产或清算,无力偿还贷款。
关键变化
与原规定相比,新规定主要变化如下:
关注类逾期天数由30天以内调整为30天以上。
次级类逾期天数由90天以内调整为90天以上。
可疑类逾期天数由180天以内调整为270天以内。
损失类逾期天数由270天以上调整为270天以上,并增加“借款人经营已破产或清算,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形。
意义
《指引》的发布有助于提高个人经营性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促使银行更加审慎地评估借款人信贷风险,防范信用风险。同时,新规定也为借款人提供了明确的还款预期,有助于引导借款人及时偿还贷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个人经营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
个人经营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对借款人贷款偿还能力的评估,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借款人个人信用状况
过往违约记录
负债情况
收入和支出情况
2. 借款人经营情况
行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企业经营历史和规模
收入和利润情况
资产状况
3. 抵押物情况
抵押物的类型和价值
抵押率
抵押物的变现能力
4. 担保人情况
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
担保方式和担保期限
5. 现金流分析
借款人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贷款偿还能力评估
6. 财务比率分析
流动性比率
偿债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
7. 行业风险和环境风险
行业竞争格局
政策法规变化
经济周期影响
8. 其他因素
借款人的履约意愿
借款人的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综合分析,金融机构可以对个人经营贷款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贷款审批与否以及贷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