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延迟履行利息规定
为促进守约履责,规范市场行为,维护交易秩序,最高人民法院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延迟履行利息作出了最新规定。
一、明确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包括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商品房现售合同纠纷以及其他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相关的纠纷。
二、计算基数调整
延迟履行利息计算基数调整为合同约定价款总额,不再区分已付房款和未付房款。
三、利率调整
延迟履行利息利率调整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四、起算时间调整
延迟履行利息起算时间调整为当事人约定合同履行期限届满的次日起。
五、计算方式调整
延迟履行利息计算方式调整为按每日计算,计算公式为:
延迟履行利息=合同约定价款总额×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延迟履行天数
六、司法解释适用范围
本司法解释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对2023年1月1日前已生效的裁判文书不溯及适用。
该规定旨在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最高法院关于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
最高法院在若干意见中确立了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也称为逾期利息)的原则。
《合同法》第188条规定,迟延履行利息自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对于具体计算方式,第188条并未明确规定,故由最高法院在实践中作出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三条规定,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计算。如果约定的迟延履行利息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则按照约定的利率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规定,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间,从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
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或者合同约定的利率。
2. 确定计算期:从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至实际履行完毕之日止。
3. 计算利息:本金×利率×计算期
示例:
张某与李某约定,李某于2023年1月1日支付张某10万元。但李某迟延履行,于2023年3月1日支付。假设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为年利率5%,则迟延履行利息计算如下:
本金:10万元
利率:年利率5%
计算期:2个月(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
利息:100,000 × 5% × 1/6 = 833.33元
逾期履行的债务利息,又称迟延履行利息,是指债务人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履行债务,由此产生的一种债务利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逾期履行债务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或者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方式一般有两种:
1. 约定利率:如果债务合同中有约定逾期利息的利率,则按约定利率计算。如果没有约定,则适用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
2. 国家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类贷款利率,一般是按照一年期或半年期贷款利率计算。
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至实际履行债务之日止。但是,法律或者合同对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债务人无需支付迟延履行利息。例如:
1. 因债权人的原因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的。
2. 债务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可归责于其的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债务的。
3. 法律或者合同另有规定的。
综上,迟延履行利息是债务人逾期履行债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债务人应当及时履行债务,避免因逾期履行而产生迟延履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