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理贷款业务中,贷款人员通常会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作为报酬。提成的比例因贷款机构、贷款类型和业务量而异,但一般情况下在 0.1% 至 1% 之间。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等大额贷款,提成比例往往低于小额贷款。例如,办理一笔 100 万元的个人住房贷款,提成比例可能在 0.1% 至 0.2% 之间,即提成金额为 1000 至 2000 元。
而对于小额贷款,如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等,提成比例则可能会更高,例如 0.5% 至 1%。以一笔 1 万元的信用卡贷款为例,提成比例为 0.5%,提成金额为 50 元。
除了比例提成外,一些贷款机构还可能采用阶梯提成制度,即业务量达到一定阶段后,提成比例会提高。例如,当贷款金额达到 50 万元时,提成比例从 0.1% 提高到 0.15%。
贷款提成的目的是激励贷款人员积极拓展业务,提高贷款规模和质量。过高的提成比例也可能导致贷款人员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贷款风险,产生不良贷款。因此,贷款机构需要在提成制度设计上综合考虑激励性和风险控制。
个人贷款业务中,贷款提成通常会在以下阶段发放:
1. 贷款成功发放
当贷款申请人通过审核,并正式签订贷款合同后,贷款机构会向贷款人发放贷款。此时,贷款员会收到相应的提成。
2. 贷款还款期内
贷款员的提成可能与贷款人的还款表现挂钩。比如,在贷款人按时还款的情况下,贷款员可能会收到额外的提成。
3. 贷款利息收入提成
一些贷款机构会根据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向贷款员支付提成。通常情况下,提成比例会根据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而定。
提成具体发放时间因贷款机构不同而异。有的机构会每月发放一次,有的则会按季度或年度发放。需要注意的是,提成比例和发放规则可能因贷款产品类型、贷款金额和贷款人的资信状况而有所差异。
贷款人申请贷款时,应仔细了解贷款机构的提成制度,确保对提成的发放方式和金额有充分的了解。
办贷款填的联系人有什么影响
办理贷款时,贷款人通常要求借款人提供联系人。这些联系人的作用主要是:
核实借款人身份和信息
联系人可以帮助贷款人核实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工作单位等。如果借款人提供了虚假信息,联系人可以协助贷款人查实。
了解借款人信誉
贷款人会向联系人了解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包括是否按时还款、是否有不良记录等。如果联系人提供了负面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联系人还可以提供有关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信息,如其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等。如果联系人认为借款人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可能会让贷款人犹豫是否发放贷款。
加快贷款审批速度
如果联系人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可以帮助贷款人加快贷款审批速度。贷款人无需花费过多时间核实借款人的信息,从而缩短贷款流程。
注意事项
填写联系人时,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符而影响贷款申请。
选择与自己关系亲密、了解自己财务状况的人作为联系人。
告知联系人可能会被贷款人联系,并征得其同意。
如果联系人提供了负面信息,不要与之争执或翻脸,而是耐心解释情况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信誉。
贷款提成比例因金融机构、贷款类型和个人业绩而异。一般情况下,贷款提成的比例在 0.5% 到 3% 之间。
对于个人贷款和汽车贷款,提成比例通常较低,约为 0.5% 到 1%。这是因为这些贷款的金额较小,利润率较低。
对于抵押贷款,提成比例通常较高,约为 1% 到 3%。这是因为抵押贷款的金额较大,利润率也较高。
贷款提成不仅与贷款类型有关,还与贷款官的个人业绩有关。表现优异的贷款官可以获得更高的提成比例。
不同金融机构的提成政策也存在差异。大型银行的提成比例通常低于小型银行或信贷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贷款提成并不是贷款官收入的唯一来源。他们通常还会获得底薪和其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