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利息备付率公式
应付利息备付率衡量企业偿还利息费用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税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 利息费用)
理解公式:
税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计算时不考虑利息支出、所得税、折旧和摊销。它反映了企业在扣除与资本结构无关的费用后的基本盈利能力。
利息费用:这是企业为贷款或其他有息负债支付的利息。
计算方法:
1. 确定税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2. 确定利息费用。
3. 将税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除以利息费用。
解释:
应付利息备付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高应付利息备付率(>3):表示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覆盖利息支出。
低应付利息备付率(<1.5):表明企业可能面临偿债困难,可能需要采取融资措施。
重要注意事项:
应付利息备付率仅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其他因素,如企业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状况,也应在评估其财务健康状况时加以考虑。
不同行业的应付利息备付率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利息备付率是净营业收入与应付利息费用的比值,反映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利息备付率越高,表示企业偿还利息的保障程度越高。
计算公式:
利息备付率 = 净营业收入 / 应付利息费用
其中:
净营业收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销售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应付利息费用: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应支付的利息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和利息支出同期的利息收入。
利息备付率的意义:
衡量偿债能力:利息备付率能够反映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一般认为,利息备付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预测财务风险:如果企业利息备付率较低,则表明其偿还利息的保障程度较低,存在财务风险。
评估投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利息备付率可以帮助他们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投资风险。
影响利息备付率的因素: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将提高利息备付率。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的增加将降低利息备付率。
负债水平:负债水平的提高将降低利息备付率。
财务杠杆:财务杠杆的增加将放大利息备付率的变化。
一般来说,利息备付率在2倍以上被认为是安全的。具体的利息备付率水平应结合企业的行业、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评估。
利息备付率的计算依据报表
利息备付率衡量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依据的报表主要有:
利润表(损益表):提供企业特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信息。利息支出是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是计算利息备付率的关键要素。
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概览,包括债务和股权结构。其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总和代表企业总债务。
计算公式:
利息备付率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EBITDA) / 利息支出
其中,EBITDA 是利润表中的收入减去运营费用、利息支出、税项、折旧和摊销,反映了企业核心经营能力产生的利润。
报表来源:
上述报表通常包含在企业的年度或季度财务报告中,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取:
企业官方网站
证券交易所网站
金融数据提供商
利用:
利息备付率有助于分析师和投资者了解以下内容:
企业偿还利息义务的能力
财务杠杆水平
偿债风险
财务弹性
一般而言,利息备付率高于1被认为是健康的,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偿还利息支出。利息备付率过高可能表明过度负债,而过低可能表明流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