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逾期人数具体数据尚未有官方权威机构公布。但据相关机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逾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蚂蚁金服发布的《2021中国个人征信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底,中国有超过4.5亿人有逾期记录,其中近3.1亿人逾期超过90天。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个人征信记录28.8亿条,其中不良信用记录2.53亿条,不良率8.8%。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逾期人数庞大,不良信用记录率较高。这反映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同时风险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造成逾期增加的原因包括消费观念转变、信贷产品扩张、收入增长放缓等。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加剧了逾期问题。
逾期问题不仅影响个人信用,也对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控和整体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信用意识,完善征信体系,促进个人理性消费,防范逾期风险,维护金融消费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
2021 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 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个人贷款逾期90天以上未偿还金额为1.1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亿元,逾期率为1.85%,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其中,信用卡逾期90天以上未偿还金额为8426.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89.52亿元,逾期率为2.22%,比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
分地区来看,逾期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和贵州省的个人贷款逾期率均超过3%。
逾期金额和逾期率的上升反映了一部分人群还款能力减弱和消费习惯欠佳等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群体收入受到冲击,导致还款能力下降。部分消费者过度消费、缺乏理财规划,也增加了逾期风险。
为了应对逾期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监测、优化信贷结构、完善催收机制等。同时,相关部门也呼吁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增强风险意识,避免过度借贷,维护自身信誉和金融稳定。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贷款逾期90天以上的个人贷款余额为4,3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8%。其中,信用卡逾期余额为9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6%。
贷款逾期人数方面,由于央行并未直接公布该数据,只能根据逾期贷款余额推算。假设个人贷款平均逾期金额为5万元,则逾期人数约为88万。具体到信用卡,假设平均逾期金额为2万元,则信用卡逾期人数约为46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数据仅为推算结果,实际逾期人数可能有所不同。影响逾期人数的因素较多,包括经济形势、就业情况、个人财务状况等。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信贷市场的繁荣,逾期现象在中国日益普遍。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稳定报告》,截至2022年末,中国个人逾期贷款余额为10.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信用卡逾期余额为996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
逾期人员数量庞大。根据腾讯征信发布的《2022中国征信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信用报告中有逾期记录的人数已超过2.3亿。其中,90天以上逾期人数超过5000万。
逾期原因多方面。一是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膨胀,容易产生过度消费的行为。二是信贷市场的过度扩张。近年来,信贷市场快速发展,放贷门槛降低,导致一些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也获得了贷款。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受到冲击,收入减少,导致部分人无力偿还贷款。
逾期后果严重。逾期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导致今后贷款、信用卡申请困难。逾期会产生罚息和违约金,增加还款负担。再次,逾期严重时,可能会被起诉,甚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为了减少逾期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合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放贷。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打击恶意逾期行为。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提高金融素养,避免盲目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