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先扣利息,再有担保人的责任,需分情况讨论:
借款人按期还款
如果借款人按期足额偿还本息,则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因为担保人的责任是在借款人违约时才触发。
借款人违约
如果借款人违约,则担保人有以下责任:
偿还义务:担保人负有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即当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必须承担偿还义务。
追偿权:担保人偿还债务后,可以向借款人追偿。
免责事由:担保人可以主張以下免責事由:
担保合同无效
债权人未经担保人同意修改借款合同
债权人未尽到告知担保人债务情况的义务
担保人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抗辩权
注意事项:
担保人的责任以担保合同为准,具体责任内容需参考合同约定。
民间借贷应坚持合法合规,并注意保留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
借贷双方应谨慎对待担保行为,充分了解各自的权利义务。
民间借贷中,还款顺序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
借款合同中通常会约定还款顺序,优先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2. 先还利息,后还本金
这是比较常见的还款顺序,利息属于借贷费用,通常在借贷期间产生并逐期支付。本金则是借款的原始金额,在利息偿清后一次性偿还。
3. 等额本息还款
这种还款方式将利息和本金分摊在每个还款期, 每期还款额相同。
4. 等额本金还款
这种还款方式将本金分摊在每个还款期, 每期偿还的本金相同,利息则随着本金的减少而逐期减少。
在民间借贷中,还款顺序没有强制性规定,主要取决于双方协商一致。但建议按照上述原则约定还款顺序,以避免纠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双方未明确约定还款顺序,法院判决通常会采用“先还利息,后还本金”的还款原则。
民间借贷利息2分,受法律保护吗?
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常常会约定利息,但利息的合法性却存在争议。其中,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2分,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而民间所说的“2分”,指的是月利率2%,折算成年利率为24%,与法律规定的一致。
因此,民间借贷利息2分,的确受法律保护。需要注意的是:
约定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借贷双方约定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如果低于该利率,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无效。
超出24%的利息不受保护:如果借贷双方约定利息超过年利率24%,则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存在高利贷行为):如果民间借贷利率过高,且借贷人采取暴力、胁迫等不正当手段催收债务,则可能构成高利贷行为,并受到法律制裁。
综上,民间借贷利息2分受法律保护,但前提是约定利率合法有效,且没有存在高利贷行为。借贷双方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明确约定利息并签订书面合同,以保障自身权益。
民间借贷利息法律规定(民法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
1. 约定利率:借贷双方可以约定利率,但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2. 法定利率:如果没有约定利率,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
3. 无息借款:如果借贷双方约定不计息,则借款人无需支付利息。
4. 超过约定利率: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法定利率,则超出部分无效。借款人仅需按法定利率支付利息。
5. 超过四倍基准利率的处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则借贷合同无效,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利息。
6. 附期限借款逾期利息:对于有固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按照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 1.5 倍支付利息。
注意:
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本规定适用于 2021 年 1 月 1 日之后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
借贷双方应慎重约定利率,避免因利率过高导致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