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临近,金融业迎来寒冬,银行开始大幅收紧信贷政策。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12月初开始,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停止发放部分类型的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和房贷等。部分银行甚至暂停了所有贷款业务。
此次银行停止放贷潮的主要原因是年末资金紧张。年末是银行考核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业绩,银行往往会加大放贷力度。今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偏好降低。
央行也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提高银行资金成本。这使得银行放贷意愿进一步降低。
银行停止放贷将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融资困难将制约其发展扩张。对于个人而言,房贷暂停发放将导致购房难度增加。
为了缓解资金紧张,银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行金融债、同业拆借和央行再贷款。同时,央行也释放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信号,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将逐步恢复放贷。
2020年12月中旬,国内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发放部分贷款业务。此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给不少贷款申请人带来影响。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停贷主要涉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零售业务。具体而言,暂停发放的贷款类型包括首套房贷、二套房贷、装修贷、车贷等。
此次停贷的直接原因在于银行业面临流动性紧张。由于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有所下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同时,美联储加息也导致国内资金外流,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压力。
停贷的短期影响显而易见,不少贷款申请人因无法及时获得贷款而被迫推迟购房、购车或消费计划。同时,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挑战,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停贷只是阶段性的措施,并非长期趋势。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和银行流动性压力的缓解,银行将逐步恢复贷款发放。
在此期间,对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和企业,建议密切关注银行动态,及时调整贷款计划。同时,也可考虑其他融资渠道,如民间借贷、信托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