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已到账,公积金年度调整已开启!快来看看有哪些变化吧!
近日,不少职工陆续收到公积金利息到账短信。据悉,2023年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提高至3921元,下限为1290元,具体金额由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公积金年度调整各项规则也已发布。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缴存基数调整
缴存基数调整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调整时间为每年7月1日。需要注意的是,缴存基数不能高于或低于当地规定限额。
2. 缴存比例调整
缴存比例由职工和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5%,最高不超过12%。
3. 利率调整
公积金存款利率根据全国金融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目前,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为5年期3.25%,3年期2.75%,1年期1.45%。
4. 贷款利率调整
公积金贷款利率由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组成。基准利率根据全国金融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进行调整,浮动利率由各城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5. 可提取范围扩大
公积金可提取范围进一步扩大,除用于购房、建房、还贷等传统用途外,还可用于支付房租、装修、教育等多种支出。
此次公积金年度调整,旨在进一步支持职工住房保障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职工们应及时了解调整政策,合理规划和使用公积金,以更好地保障自身住房权益。
住房公积金余额是个人余额还是全部余额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中国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旨在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职工每月都会缴纳一定比例的住房公积金,这些资金会划入住房公积金账户。那么,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是仅属于个人的,还是包括了单位和个人的全部缴纳余额呢?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包括职工个人缴存部分和单位缴存部分。个人缴存部分是职工每月从工资中划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金额,而单位缴存部分是单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金额。
因此,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不是仅属于个人的,而是包含了单位和个人的全部缴纳余额。职工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住房公积金余额,并根据需要提取公积金用于购房、租房或其他公积金允许的用途。
需要注意的是,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并不是个人的全部财产。在职工离职或退休后,单位缴存的部分需要退还给单位,个人缴存的部分才属于职工个人。
住房公积金账户中的余额是个人余额和全部余额的总和。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取公积金,但需要了解公积金的性质和相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住房公积金利息和银行利息比较
住房公积金和银行贷款都是常见的个人住房融资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利息水平的高低。
住房公积金的利息率一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这是因为住房公积金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目的是为职工提供住房保障,属于福利性金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2.75%或3.25%,而银行贷款利率则要高出不少,一般在4%以上。
住房公积金的利息计算方式与银行贷款不同。银行贷款一般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即每月还款额相等,其中包括利息和本金。而住房公积金贷款则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即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部分固定,而利息部分随着本金减少而递减。这种还款方式可以节省更多的利息支出。
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有灵活的还款方式,如阶段性还款、提前还款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还款计划,从而减少利息支出。
住房公积金利息一般低于银行利息,而且还款方式更灵活,可以节省更多的利息支出。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来购买住房更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