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
银行不良贷款是指无法按时足额偿还本息,且经过银行对其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后认为存在较大损失风险的贷款。根据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不良贷款被分为五级:
1. 关注类贷款:贷款人已出现轻微逾期或其他迹象表明其还款能力可能发生问题,但银行认为目前仍不会造成损失。
2. 次级类贷款:贷款人已出现较大逾期或其他迹象表明其还款能力已发生问题,但银行认为短期内仍有可能收回本息。
3. 可疑类贷款:贷款人已出现严重逾期或其他迹象表明其还款能力已大幅下降,但银行仍认为有较小可能收回本息。
4. 损失类贷款:贷款人已出现重大逾期或其他迹象表明其已无力偿还本息,银行认为基本不可能收回本息。
5. 呆账类贷款:经银保监会认定,贷款人已无力偿还全部本息,且按损失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贷款人还款能力的变化或银行风险管理措施的调整,不良贷款的分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银行五级贷款分类法中的不良贷款
银行五级贷款分类法是银行对贷款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的标准,共分为五级,其中属于不良贷款的级别有:
四级贷款(关注类):贷款出现部分逾期或其他可疑情况,但未达到五级贷款标准。
五级贷款(损失类):贷款本金或利息存在较大损失,且无法收回或损失不可避免。
不良贷款又分为关注类不良贷款(四级贷款)和损失类不良贷款(五级贷款)。关注类不良贷款还有恢复的可能性,而损失类不良贷款则基本无法收回。
判定不良贷款的标准:
逾期60天以上且未偿还
存在抵押物贬值、担保人无力偿还等情况
贷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无法偿还贷款
贷款人破产或清算
银行对于不良贷款会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催收贷款并采取法律手段
重组贷款或债务
计提减值准备金
出售或转让不良贷款
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贷款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包含的企业类型
银行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体系将不良贷款分为五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类型的企业可能被归入不良贷款的五级分类中:
关注类
出现轻微财务困难、经营风险上升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紧张的企业
逾期还款时间较短(31-90天)的企业
次级类
出现明显财务困难、有较大经营风险的企业
逾期还款时间超过90天但不足180天的企业
被评估为高风险、信誉较差的企业
可疑类
出现严重财务困难、有较高违约风险的企业
逾期还款时间超过180天但不足360天的企业
抵押物价值低于贷款本息的企业
有明显欺诈或舞弊行为的企业
损失类
已发生违约、难以收回本息的企业
抵押物不足以覆盖贷款本息的企业
因破产、倒闭等原因无法收回贷款的企业
需要强调的是,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分类是基于对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还款意愿的综合评估。不同银行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分类结果可能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