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民法典自然人之间借款利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视为没有利息)



1、民法典自然人之间借款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自然人之间借款利息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约定利率

自然人之间借款,双方可以约定利息。约定的利率应当符合法律和国家政策规定。

对于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利息。

二、法定利率

(1)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借款,适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2)自然人之间的借款,适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三、超出法定最高利率

借款利率超过法定最高利率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在支付时有权拒绝支付超出部分的利息。

四、限制性规定

禁止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四倍法定最高利率。超过部分无效。

对自然人之间借款的逾期利息,不得高于原借款利率的四倍。

五、其他规定

借贷双方可以约定还款方式,如一次性还本付息、分期还款等。

自然人之间借款,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条款。

以上规定旨在保护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关系,防止高利贷和非法借贷行为的发生,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视为没有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则视为没有利息。该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的利益,防止高利贷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682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没有约定利息的,视为没有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该规定仅适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不适用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则视为约定年利率6%。

该规定也不适用于有担保的借款合同。如果借款合同中有抵押物、质押物或者保证人,即使借款合同中没有约定利息,借款人也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

民法典的上述规定,有利于保护借款人的利益,防止高利贷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之间借款的有没有利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可以约定利息,也可以不约定利息。

约定利息的

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借款利息。

未约定利息的,借款期间内没有发生利息。

借款期间届满后,贷款人催收而借款人未偿还的,从催收之日起,每月应当按照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计算利息。

不约定利息的

当事人没有约定利息的,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视为无息借款。

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按期偿还借款本金。

特别规定

对于自然人之间以营利为目的的借贷,即使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也有权请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利息的计算参照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率并无上限规定。但出借人不得以高利放贷牟取不当利益。如约定利率超出国家有关规定,则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4、自然人之间借款的利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吗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息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需要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区分:

1. 非营利性借款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如果属于非营利性借款,即借款人借款并非用于经营或投资等目的,且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则利息按照借款人与出借人双方约定的利率执行。

2. 营利性借款

如果借款人借款用于经营或投资等目的,且利率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则该借款属于营利性借款。此时,利息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计算。

国家规定

中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利率规定的规定。这意味着,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息如果超过国家规定,则该利息无效。

注意:

1.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应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为准。

2. 借款人与出借人双方可以约定利率,但约定利率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

3. 如果借款利率超过国家规定,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国家规定返还利息。

上一篇:借别人名义贷款(借别人名义贷款买房,房产证写自己单独所有么)


下一篇:如何提升征信分(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征信等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home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