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借款利息不得超过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借贷利息有明确规定,利息不得超过同期国家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同期LPR为基准利率
民法典以同期LPR作为借款利息上限的基准利率。LPR反映了银行资金的实际成本,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定期公布。
四倍上限
民法典规定,借款利息不得超过同期LPR的四倍。这意味着,如果LPR为5%,则借款利息最高不得超过20%。
超过部分无效
如果借款利息超过了民法典规定的上限,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偿还超出上限的利息。
民法典对借款利息上限的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高利贷现象的发生。借款人在借贷时,应注意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选择利率合规的贷款机构,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民法典规定,借贷双方对利息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利息”是指没有超过法定保护利率的利息。民法典并没有明文规定不予保护的利息金额,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年利率24%,则超过部分将不被法院认可,借款人无须偿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年利率”是指实际执行的利率,而不是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利率。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低于年利率24%,但由于借贷期限较长等因素导致实际执行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则超过部分仍然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在借贷时,借贷双方应注意约定合理利息,避免超出法定保护利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民法典规定借款利息不能超过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约定利率超过同类贷款市场利率的,视为无效。若借款合同未约定利率,按同类贷款市场利率计算。”
同类贷款市场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发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因此,借款利息超过三年无效,也就是说,借款人如果偿还本息超过三年,剩余利息将被视为无效,不需再偿还。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高利贷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仅适用于民间借贷,不适用于金融机构或其他合法放贷机构发放的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借款利息上限进行了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而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民间借贷利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做了具体规定:
当事人未约定利率的,适用年利率6%;
当事人约定利率高于年利率6%、24%以下的,受法律保护;
当事人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无效。
因此,根据《民法典》和《通知》的规定,借款利息上限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此上限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无需偿还超过上限部分的利息。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利率上限仅适用于民间借贷,不适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