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名义买房、父母还贷的潜藏风险
随着房价高企,不少父母为帮助子女买房,采取“子女名义买房、父母还贷”的方式。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法律和财务风险。
法律风险:
贷款合同上通常注明借款人为主购房者子女,父母仅为担保人。若子女出现经济问题无力偿还,父母作为担保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若子女婚后离婚,房产可能被认定为子女个人财产,父母无权主张权益。
财务风险:
父母还贷后,自身经济负担加重,影响退休生活质量。
若子女后期收入无法负担还贷,父母可能会面临催收和法律诉讼。
房产升值收益归子女所有,父母无法享有。
建议:
为规避上述风险,建议父母采取以下措施:
签订明确的还款协议,约定父母的还款义务和子女的承担范围。
父母作为共借人参与贷款,确保拥有房产部分产权。
子女结婚前将房产转为父母和子女共同所有。
父母在帮助子女买房前,应慎重考虑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能力,权衡潜在的风险和收益,确保不会给自己带来过大负担。
孩子名义买房,贷款父母还贷,可否抵扣个税?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扣除的主体须与纳税人一致,即贷款人与纳税人必须是同一人。
因此,父母为孩子名义购买住房,并代为偿还贷款的,父母不能将其作为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进行个税抵扣。因为父母并非贷款人,不符合享受扣除条件。
但需要注意以下例外情况: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即父母将款项借给孩子用于购房,而孩子向父母出具借条并约定利息,那么父母可以将借出的款项利息作为个人利息支出享受个税抵扣。
如果父母和孩子共同出资购房,且父母出资比例超过50%,且明确约定房屋所有权归父母,则父母可将贷款利息支出按按揭贷款出资比例在本人申报的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限额内享受个税抵扣。
孩子名义买房,贷款父母还贷,父母一般不能享受个税抵扣。只有符合借贷关系或共同出资且比例超过50%的情况例外。
子女名下购房,父母协助还贷是否可以退税?
根据现行税收政策,子女名下购房,父母协助还贷,属于父母对子女赠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父母赠与子女房产或赠与子女资金用于购买房产,均属于赠与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但是,父母协助子女还贷属于借款,并不属于赠与行为。因此,父母协助子女还贷的金额不能够退税。
子女以父母名义购房,父母出资还贷,属于父母为子女承担购房款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父母承担子女购房款项属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征个人所得税。
因此,对于子女名下购房,父母协助还贷的情况:
父母协助子女还贷属于借款,不能够退税;
父母承担子女购房款项属于抚养义务,免征个人所得税。
当孩子名下买房但贷款由父母偿还时,房屋所有权归属会有争议。通常,法律上房屋的所有权属于在产权证上登记的人,即孩子。
当父母偿还贷款时,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对房屋拥有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解决所有权争议:
共同所有权: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拥有房屋,并在产权证上登记为共同所有人。这种方式可以确保父母对房屋拥有权益。
赠与合同:父母可以与孩子签订一份赠与合同,明确说明父母对房屋偿还贷款是无偿的,房屋在偿还贷款后属于孩子。
抵押合同:如果父母对子女偿还贷款缺乏信心,他们可以与子女签订抵押合同,以抵押房屋确保贷款的偿还。
信托:父母可以设立信托,将房屋所有权转让给信托,并指定孩子为受益人。这样,父母仍然对房屋拥有控制权,但在贷款偿还后,房屋将属于孩子。
需要强调的是,父母在还贷时应与孩子达成明确的书面协议,以明确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如果没有明确的协议,在发生纠纷时,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房屋所有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