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利率法律规定
逾期利率是指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未履行还款义务时,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我国法律对逾期利率作出了相关规定。
《合同法》第202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向贷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未作明确约定,出借人主张权利时,参考同期银行间同类贷款利率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81条规定,出借人未履行法定返还期限的借款,借款人催告后逾期仍不返还,出借人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出借人未约定利率的,可以按照出借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利息。
违反上述法律规定,约定过高逾期利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超过部分的逾期利率约定无效。借款人已支付的超过部分的逾期利息,可以请求出借人返还。
逾期利息起算时间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借款合同中约定逾期利息。逾期利息按照未偿还部分利息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约定的利息、违约金等,诉讼时效期间自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贷款利率管理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借款人逾期还款的,贷款机构应当自逾期还款之日起,加收罚息。罚息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仅适用于约定了逾期利息的合同。对于没有约定逾期利息的合同,逾期利息自迟延履行之日起计算。具体计算方式参照《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四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
法律规定逾期利息不得超过合同约定利率的三倍。如果约定的逾期利息超过三倍,超过部分无效。
逾期利率法律规定 2022
适用范围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逾期利率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逾期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2022 年 LPR 参考值
一年期 LPR:3.65%
五年期以上 LPR:4.3%
计算方式
逾期利率的计算方式为:逾期利率 = LPR × 倍数
例如:
一年期贷款逾期,利率为 3.65% × 4 = 14.6%
五年期以上贷款逾期,利率为 4.3% × 4 = 17.2%
注意
合同约定的逾期利率不得超过上述标准。
逾期利率按照实际逾期天数计算。
逾期利率的计算结果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虚高或过低。
逾期利率法律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借款人逾期还款,应当按照逾期还款金额和逾期天数,按照年利率24%向贷款人支付逾期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24%的年利率为法定的最高限额。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约定的逾期利率不得超过此标准。如果约定的逾期利率超过24%,则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
对于不同类型的贷款,法律法规可能对逾期利率另有规定。例如,《商业银行法》第七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借款人逾期归还贷款的,除支付利息外,还应支付罚息。罚息的利率不得超过同期贷款利率的1.5倍。
借款人逾期还款的,贷款人还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金额由双方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定标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法院可以予以适当调整。
借款人应当按时归还贷款,避免逾期还款。逾期还款不仅会产生逾期利息和罚息,还会影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给后续的贷款申请带来困难。因此,借款人应当合理安排资金,按时足额还款,以维护自身的信用和财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