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借贷的普及,因无力偿还网贷而陷入困境的人也越来越多。民法典的颁布为网贷借款人提供了新的救济途径。
民法典第683条规定,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归还义务。但是,对于网贷领域中常见的“高利贷”行为,民法典第680条规定,禁止借贷双方约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因此,借款人如果因无力偿还网贷而被要求偿还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可以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向法院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无效。同时,根据民法典第684条的规定,借款人逾期还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国家没有规定的,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
民法典第688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期限返还借款。但是,如果借款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可归责于借款人的原因不能按期返还借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偿还。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的规定并非鼓励借款人逃避债务,借款人仍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但对于因无力偿还网贷而受到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追讨时,可以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对于网贷无力偿还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协商还款
债务人无力偿还网贷时,应当主动与放贷机构联系,说明自身经济困难情况,协商还款方式。放贷机构有义务协助债务人渡过难关,可以采取延长还款期限、减免利息或本金等方式,缓解债务人的偿还压力。
申请破产
如果债务人已经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全部债务,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会根据债务人的实际情况,对债务进行重组或清算,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免除债务人超出清偿能力范围的剩余债务。
法定豁免
民法典规定,下列债务不得强制执行:
生活必需品费用;
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因依法从事职业活动遭受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金;
国家规定的其他不得强制执行的收入。
刑事责任
如果债务人在明知无法偿还的情况下,恶意借款或者恶意逃债,涉嫌犯罪,将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典对于网贷无力偿还的情况提供了多种处理方式,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债务人应当积极主动与放贷机构沟通协商,避免因恶意逃债承担刑事责任。
当借款人无力偿还网贷时,法院将采取以下执行措施:
1.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法院可查封、扣押借款人的不动产、车辆、存款等财产,并冻结借款人的银行账户。
2. 强制执行:法院可通过拍卖、变卖借款人被查封的财产来偿还借款。
3. 限制高消费:法院可限制借款人购买高档消费品、出境游等高消费行为。
4. 司法拘留:如果借款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法院可对其进行司法拘留。
5.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法院可将借款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信贷申请、乘坐高铁飞机等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
法院执行的范围仅限于借款人名下的财产。
如果借款人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将终结执行程序。
借款人应当主动向法院申报财产,否则法院将加大执行力度。
借款人恶意拖欠债务的,法院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民法典下网络贷款欠款未还的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对网络借贷合同的效力、违约责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逾期未还的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九条规定,借款人逾期未还款的,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和违约金。逾期利息的计算方式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年利率15.4%计算。违约金的约定不得超过借款本金的20%。
催收流程
贷款人逾期未还后,贷款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催收,包括电话、短信、邮件等。贷款人应当注意保持催收方式文明合法,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
诉讼解决
如果催收无效,贷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会依法审理,判决借款人偿还欠款、利息和违约金。
强制执行
如果借款人在法定期限内仍未履行法院判决,贷款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将通过冻结存款、查封财产等方式执行判决。
其他处理办法
除了诉讼解决和强制执行外,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可以协商还款计划,分期偿还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无力偿还,可以申请破产。
提醒
网络借贷存在风险,借款人应当谨慎借款,理性消费。应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如遇逾期还款,应主动与贷款人沟通,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