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金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应贷记增加,借记减少。
应交税金是企业应当向税务机关缴纳的各种税款,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当企业发生应交税金时,需要增加负债,因此应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当企业缴纳税款时,需要减少负债,因此应借记“应交税金”科目。
例如:
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100万元,应缴增值税13万元。则应贷记“应交税金——增值税”科目13万元。
企业缴纳增值税13万元。则应借记“应交税金——增值税”科目13万元,贷记“银行存款”科目13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应交税金科目有借方余额时,表示企业尚未缴纳税款,属于负债。当应交税金科目有贷方余额时,说明企业已预缴税款,属于资产。
应交税金余额科目在借方调整为贷方的操作
当应交税金余额科目记入借方时,说明企业实际缴纳的税金金额大于应缴纳的税金金额,形成多缴税款。此时,需要将该账户调整为贷方,以反映实际的应收税款余额。
操作步骤:
1. 确认应交税金余额的借方金额:查阅应交税金余额科目,确认其借方余额。
2. 计算应收税款余额:将应缴税金金额从实际缴纳的税金金额中减去,得到应收税款余额。
3. 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税金
贷:应交税金余额
金额:应收税款余额
该分录的效果是将借方的应交税金余额减少,同时增加贷方的应收税金余额,从而将应交税金余额调整为贷方。
4. 结转分录:在期末结账时,将应收税金余额结转至利润表,计入当期的税收费用。
注意事项:
调整应交税金余额时,需要检查税务凭证和纳税申报表,确保准确性。
应收税款余额可能会产生利息收入,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及时调整应交税金余额,避免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的准确性。
在会计上,应交税金的借方和贷方表示以下含义:
借方:
增加应交税金:当企业发生应交税款增加的交易时,应交税金账户借方增加。例如:企业计提所得税、增值税等。
贷方:
减少应交税金:当企业发生应交税款减少的交易时,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增加。例如:企业收到税款减免的通知、冲销已计提的税款等。
结转应交税金:当会计期间结束时,企业会将应交税金结转至损益表。此时,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增加。
具体来说:
应交税金增加:借:应交税金,贷:相关费用或收入(如计提所得税)
应交税金减少:贷:应交税金,借:其他应付款(如收到税款减免)
应交税金结转:贷:应交税金,借:所得税费用或增值税费用
通过借贷方的变化,可以反映企业应交税款的变动情况。借方增加表示应交税金增加,贷方增加表示应交税金减少或结转。
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应交税金账户是一个负债账户。期初,如果企业有未交的税款,则应交税金账户期初余额在借方。当企业发生应交税金时,借记应交税金账户,贷记其他相关账户(如现金);当企业缴纳税款时,借记其他相关账户,贷记应交税金账户。
期末,如果企业有未缴纳的税款,则应交税金账户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欠税款;如果企业已将所有税款缴纳完,则应交税金账户期末余额为零。
因此,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欠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