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超过 36% 的民间借贷不受司法保护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民间借贷利率畸高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为此,法律对民间借贷利率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利率 36%,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民间借贷利率超过 36%,债权人将丧失向借款人追讨超出部分利息的权利。
规定利率上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高利贷现象泛滥,保护借款人免受非法剥削。高利贷对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影响,不仅会加重借款人的经济负担,还会诱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上限只适用于民间借贷,而不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并管理,不受上述利率上限的限制。
借款人遇到民间借贷利率超过 36% 的情况,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超过部分的利息,并追回已经支付的利息。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理,依法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时,借款人务必注意利率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一旦发现利率过高,应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民间借贷利率超过 36% 是否会判刑,需要具体分析以下情形:
超过 36% 未达 57%
根据《民间借贷法》,借贷利率超过借款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此时,超出 36% 的利息将被视为非法利息,但不构成刑事犯罪。
超过 57%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利率超过借款年利率 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同时按照 36% 的年利率支付利息。
超出 36% 的部分,借款人可以主张不予返还。
但如果放贷人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追讨超出 36% 部分的利息,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敲诈勒索罪。
民间借贷利率超出 36% 本身不会判刑,但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只有当放贷人采取非法手段追讨超出 36% 部分的利息时,才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4%未超过36%的处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24%部分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未超过年利率36%的借贷交易,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当事人未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权利时,人民法院可以参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确定利息。
也就是说,民间借贷利率超过24%未超过36%的,法院处理时仍以24%为基准利率,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24%部分利息。并且,出借人后续主张利息时,只能参照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不能再以超过24%的约定利率要求借款人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利率受到法律严格限制。民间借贷利率超过36%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出借人不仅不能获得该部分利息,还有可能因违法放贷而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借贷双方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利率上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