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民间借贷逐渐成为补充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渠道。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管,民间借贷存在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乱象,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保障借贷双方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民间借贷合法地位,提出要加强监管、保护合法借贷,严厉打击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
《通知》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民间借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厘清了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为民间借贷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监管部门,明确了监管职责,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第三,严厉打击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通知》并不是提倡民间借贷,而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民间借贷应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借款人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同时,借贷双方应通过正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知》的出台,为民间借贷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民间借贷行业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融资渠道。
2019年国家民营借贷文件解析
2019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民间借贷的文件,旨在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保护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9年1月25日)
该规定明确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无效借款合同的认定、出借人逾期还款的责任等问题。其中,合同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无效;出借人未能在约定期限内还款,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利息。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9年1月25日)
该解释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认定、执行异议之诉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其中,以虚假身份借款的,出借人请求返还借款及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款人提出抵销抗辩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支持。
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民间借贷风险管理的通知》(2019年4月12日)
该通知要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完善风险应对机制,严防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行为。同时,倡导发展形式多样的民间借贷信息中介平台,为民间借贷活动提供规范、安全的环境。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对民间借贷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根据民法典,借款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超过部分无效;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电子数据形式有约定的除外。
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通知
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民间借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遵守法律法规
民间借贷当事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民间借贷活动。
二、明确借贷关系
借贷关系应当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并签订书面借条。借条应载明借款人、出借人双方的姓名(名称)、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等。
三、合理确定利率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贷款年利率24%,超过部分无效。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出借人请求借款人偿还的利息法院不予支持。
四、不得暴力催收
出借人不得以暴力、胁迫、骚扰等不当方式催收债务。借款人应及时清偿债务,不得恶意逃债。
五、依法维权
民间借贷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依法解决。出借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借款人可提出答辩或反诉。
六、加强监管
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放贷、高利贷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
各级人民法院应依法审理民间借贷案件,及时公正审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