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类借贷表示含义
利润表中的损益类科目采用借贷记账法,其借贷方向具有以下含义:
借方:
费用类科目:表示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如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等。
损失类科目:表示企业发生的各种损失,如营业损失、投资损失等。
贷方:
收入类科目:表示企业实现的各种收入,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
收益类科目:表示企业获得的各种收益,如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收益等。
特殊情况:
费用预提:当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际尚未发生费用,但已经可以预估其发生金额时,采用借方预提费用,贷方预提负债记录。
收入递延:当企业实际收到收入,但尚未实现销售时,采用借方递延收入,贷方收入记录。
借贷关系:
损益类借贷关系反映了利润表的构成:
费用类 + 损失类 - 收入类 - 收益类 = 利润或亏损
举例:
企业当期销售商品获得销售收入 500 万元,同时发生材料费支出 200 万元,则分录为:
借:材料费 200 万元
贷:库存现金 200 万元
在利润表中,销售收入记入贷方,材料费记入借方,表示企业当期实现收入 500 万元,支出费用 200 万元。
损益类科目的性质和借贷方向
损益类科目属于损益表科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支情况。具体来说,损益类科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损益类科目的借贷方向则要根据其性质来确定:
借方:
收入类科目(如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方:
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如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
例证:
假设一家企业在某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00万元,支付工资费用100万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万元
贷:营业收入 200万元
借:工资费用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我们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和工资费用都是损益类科目。营业收入作为收入类科目,借记表示增加;工资费用作为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表示增加。
损益类科目是用于记录企业收支情况的科目,其借贷方向根据科目性质而定。
损益类账户的借贷方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即收入或支出。一般来说,遵循以下规则:
收入账户:
借方:增加收入
贷方:减少收入
支出账户:
借方:减少支出
贷方:增加支出
具体而言,主要账户的借贷方向如下:
营业收入:借:增加营业收入;贷:减少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借:减少营业成本;贷:增加营业成本
营业费用:借:减少营业费用;贷:增加营业费用
营业外收入:借:增加营业外收入;贷:减少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借:减少营业外支出;贷:增加营业外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反映的是期末的收入或支出累计情况。借方余额表示收入大于支出,贷方余额则相反。
损益类会计科目借贷规则
损益类会计科目用于反映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情况,其借贷规则如下:
收入类科目: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收入增加)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收入减少)
费用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成本、制造费用(费用增加)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费用减少)
具体举例: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1000 元,记账凭证为:
> 借:银行存款 1000
>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采购原材料支付现金 500 元,记账凭证为:
> 借:原材料 500
> 贷:银行存款 500
注意:
损益类科目月末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结转方向与借贷规则一致。
损益类科目发生红字时,需用红字冲销,不能直接用黑字冲销。
损益类科目应按会计期间进行核算,不得跨期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