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贷合同利息超过国家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借贷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一方将一定数额的货币或物品借给另一方,并约定还款期限和利率的合同。其中,利息是贷款人因出借资金而向借款人收取的费用。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年利率四倍(6%×4=24%)。超过此标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也就是说,如果借贷合同中约定的利息超过24%,则该利息部分无效,借款人无需归还超过24%的部分。但借款人仍需偿还借款本金和24%以内的利息。
超过24%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的原因在于:
保护借款人利益:过高的利息会给借款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损害其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 excessive interest rates can lead to social unrest and financial instability.
打击非法放贷活动: high interest rates often indicate involvement in illegal lending activities, which harm both borrowers and the economy.
因此,借款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应注意约定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率。若发现合同中约定的利息过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调整或撤销无效的利息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