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能夫妻双方一个人去贷吗?
夫妻双方购买住房时,可以申请共同贷款,也可以由一方单独贷款。如果一方单独贷款,需满足以下条件: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符合贷款要求;
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信用记录;
拥有足以支付首付及贷款利息的资金;
提供相关收入及资产证明材料。
优点:
个人贷款额度较高,可满足购房需求;
还贷额度低于共同贷款;
可降低一方的债务负担,避免影响另一方的征信。
缺点:
对贷款人的收入和信用要求更高;
若贷款人发生意外或违约,另一方可能无法承担还贷责任;
未来婚姻关系发生变化时,可能涉及房屋分割和债务分配问题。
注意事项:
夫妻双方应协商一致,共同决定由谁申请贷款;
单方贷款时,需告知配偶并取得其同意书;
贷款合同应明确注明贷款人信息、还贷责任等条款;
若未来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应及时处理房屋和债务问题,避免纠纷。
夫妻双方一方单独贷款购房可行,但需满足相应条件并充分考虑优点和缺点。建议夫妻双方权衡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
夫妻买房登记在两个人名下,房贷只由一方承担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夫妻双方均为家庭财产共有,在法律上拥有同等的产权份额。若只将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在离婚或其他财产分配情境下,可能导致另一方失去应有权益。
从商业贷款角度考虑,银行通常要求贷款人提供稳定的收入证明和良好的征信记录。若夫妻双方中一方收入较低或征信较差,将房产登记在另一方名下,可提高贷款申请成功率。
再次,一些家庭出于税务筹划考虑,将房产登记在收入较低一方名下,以降低房产税等税费负担。
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方面,贷款方未参与房产登记的夫妻一方对房产没有处分权,在另一方出售或抵押房产时,可能无法获得知情权和处分同意权。
另一方面,若贷款方一方发生意外或违约,可能影响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的权益。例如,贷款方发生意外身故后,其遗产继承人可继承房产份额,而另一方可能无法继续偿还房贷。
因此,夫妻买房时是否将房产登记在两人名下,以及房贷由谁承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建议夫妻双方充分沟通,在充分了解法律和风险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决策。
个人专项扣除房贷夫妻双方指定一人填报
根据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规定,房屋贷款利息专项扣除在夫妻双方中只能由一方填报。
规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额内,按每个住房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标准扣除。”
原因解释:
避免重复扣除:夫妻双方共有住房贷款时,如果两人都填报扣除,会导致利息扣除额度重复,多扣部分需缴纳补缴税款。
公平合理:根据房屋贷款合同的性质,通常只有一方为借款人,该方承担的主要债务偿还责任,因此指定一人扣除比较合理。
操作方式:
夫妻双方协商确定由哪一方填报房贷利息扣除。
填报时,在“专项附加扣除”模块下,选择“住房贷款利息”项目,并填写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最高不超过12000元。
另一方不填报该项扣除。
注意事项:
指定填报人后,不得随意更改,否则可能影响扣除资格。
如房屋贷款合同中有共同借款人,则由共同借款人中实际支付利息的一方填报扣除。
以上规定适用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夫妻双方退税房贷,只能退一个人的吗?
根据我国相关税收政策,夫妻双方购买住房且共同申请房贷的,可以共同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房贷利息扣除)。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夫妻双方均有资格享受退税。
退税时,夫妻双方可以选择一人退税或两人同时退税两种方式:
一人退税:
其中一方将自己的工资收入和房贷利息信息填报至个人所得税APP中,享受全部退税额度。
这种方式简单便捷,但不能同时享受婚前、婚后的房贷利息扣除。
两人同时退税:
夫妻双方分别将自己的工资收入和房贷利息信息填报至个人所得税APP中,按比例分配退税额度。
这种方式可以同时享受婚前、婚后的房贷利息扣除,但操作相对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夫妻双方只能退还共同还贷部分的房贷利息。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等情况下,按照房屋产权份额确定退税额度。
因此,夫妻双方退税房贷并非只能退一个人的。夫妻双方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退税方式,以最大程度减轻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