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法律,个人欠款利息受法律保护的额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合同约定利息:
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利息。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法律默认利息:
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目前,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年期为 4.35%。
超过法定利率部分:
如果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定利率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判决时,只支持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
举例:
假设某借款人向某银行借款 100 万元,期限为一年。
约定利息:如果借款合同约定利息为 8.7%,则该利息受法律保护。因为 8.7% 在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的四倍范围内。
法律默认利息: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则利息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为 4.35%。
超出法定利率部分:如果借款合同约定利息为 17.4%,则超出法定利率(4.35% 4 = 17.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判决时,只支持 17.4% 的利息。
因此,个人欠款利息受法律保护的额度为合同约定利息或法定利率,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个人欠款利息受法律保护的限度为借款的年利率不超过 24%。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利息的,其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 24%。超过年利率 24%的,超过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也就是说,个人欠款利息受法律保护的限度为年利率不超过 24%。如果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超过这一限度,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将不被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拒绝偿还。
因此,在进行个人借贷时,借款人应注意约定合理的利息,避免因高利贷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如果遇到高利贷的情况,借款人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