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增加通常记在借方。
在复式记账系统中,账户有借方和贷方两栏。借方和贷方代表交易对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
借方:增加资产账户(现金、应收账款、库存等),减少负债账户(应付账款、借款等)或所有者权益账户(资本、利润等)
贷方:减少资产账户,增加负债账户或所有者权益账户
支出是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的行为。例如,购买原材料支出,会减少现金(资产)或增加应付账款(负债)。因此,支出增加时,通常需要在相关资产账户的借方或负债账户的贷方进行记录。
举例来说,一家公司购买价值 1000 元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资产账户,借方增加)
贷:现金 1000(资产账户,贷方减少)
通过将支出记在借方,可以体现支出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并确保复式记账的平衡。
营业外支出增加记入借方。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非经常性损失或费用,如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这些支出不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业务,而是由于非经营因素导致的。
根据会计准则,营业外支出应记入当期损益表中的“营业外支出”科目,该科目属于借方科目。借方增加,表示企业发生了支出或损失。
营业外支出增加在借方的具体原因是:
损失的增加:当企业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如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或坏账损失时,该损失将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导致借方余额增加。
费用的增加:当企业发生非经常性费用,如自然灾害损失或诉讼费用时,该费用也将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导致借方余额增加。
通过记入借方,营业外支出增加可以反映企业在非经营业务中的损失或费用情况,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支出对负债的影响
在会计中,支出对负债的影响取决于支出产生的原因。
当支出涉及到借款或贷款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款支出:借增贷减
当企业借款或贷款时,会计上将其记为借方(资产增加)和贷方(负债增加)。例如,借款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现金 10,000
贷:借款 10,000
贷款支出:借减贷增
当企业偿还贷款或借款时,会计上将其记为借方(负债减少)和贷方(资产减少)。例如,偿还借款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借款 5,000
贷:现金 5,000
需要注意的是,支出对负债的影响不限于借款和贷款。其他类型的支出,如利息支出或费用支出,也可以影响负债。
例如,利息支出通常记为费用(借方),同时增加应付利息(负债)(贷方)。
因此,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明确支出产生的原因非常重要,以确保准确记录对负债的影响。
利息支出是一种费用,应登记在损益表中,以增加借方的余额。这是因为利息支付会导致公司的资产减少,因为公司必须支付贷款或债券的利息。因此,利息支出增加后,借方的余额也会增加。
从会计方程式来看,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当利息支出增加时,资产会减少,因为公司需要用现金支付利息。因此,借方(资产)余额会增加,以平衡等式。
具体来说,利息支出通常计入“利息费用”科目,这是一个借方科目。当公司支付利息时,该科目会增加,从而导致借方余额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利息支出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通常是由借款或股息支付等其他交易引起。
利息支出增加会导致借方余额的增加,因为利息支出是一种减少资产的费用。这符合会计方程式,即资产的增加需要相应的借方余额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