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用卡逾期情况呈现上升趋势。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逾期金额达814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5%。
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下行影响收入水平,疫情反复导致失业和减薪,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人中,透支消费和过度依赖信用卡的情况普遍。
逾期金额的增多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不良资产风险,也对个人征信产生负面影响。逾期未还款者将被纳入征信系统,影响后续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
针对信用卡逾期问题,业界采取了多种措施。银行加强风险管控,对授信额度进行调整,并开展信用教育,引导持卡人合理消费。同时,政府也出台政策,如限制超限额消费、降低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等,以减轻持卡人的还款压力。
个人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避免过度透支。一旦出现逾期,应及时与银行沟通,协商还款计划,避免长期拖欠造成严重后果。
2023年信用卡逾期人员数量激增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达9552.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这意味着有超过1亿人信用卡逾期。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个人收入减少,导致许多人无力按时偿还信用卡。消费观念的变化和信用卡发卡量增加也是导致逾期人数激增的原因。
信用卡逾期不仅会产生罚息和滞纳金,还会影响个人征信。严重的逾期行为甚至会被银行列为黑名单,影响贷款和信用卡的办理。
为了避免信用卡逾期,以下几点建议值得注意:
合理消费,量入为出。
按时还款,避免产生滞纳金。
刷卡时选择免息期较长的信用卡。
遇到经济困难时,及时与银行沟通,协商还款方案。
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避免借贷过多。
信用卡逾期现象频发,提醒我们消费时要理性,量力而行。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强风险控制,避免信用卡过度发放,导致逾期率上升。
2020年信用卡逾期新政策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新的信用卡逾期政策,旨在加强对信用卡逾期行为的管理,维护金融秩序。该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逾期利息调整:新政策将信用卡逾期利息调整为原贷款利率的1.5倍,每日万分之五,不再执行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计算方式。此举是为了加大逾期成本,督促持卡人及时还款。
2. 逾期信息报送:新政策要求银行在持卡人信用卡发生逾期后,及时将逾期信息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逾期记录将影响持卡人的征信,影响其日后申请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3. 逾期费用收取:新政策对信用卡逾期费用进行了调整,逾期还款金额为当期账单金额的5%(最低收取10元,最高收取50元)。逾期还款次数越多,逾期费用越高。此举是为了提高持卡人还款的积极性。
4. 催收管理规范:新政策对信用卡催收管理进行了规范,要求银行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催收,不得暴力催收。持卡人如接到催收电话或短信,应冷静应对,主动与银行沟通,协商还款计划。
5. 法律责任强化:新政策明确了信用卡逾期不还的法律责任。如果持卡人恶意透支或者长期拖欠信用卡债务,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面临刑事处罚。
2020年信用卡逾期新政策加强了对逾期行为的管理,督促持卡人及时还款,维护金融秩序。持卡人应理性消费,正确使用信用卡,避免逾期,维护良好的征信记录。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信用卡逾期人数大幅增加。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2020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总额752.8亿元,同比增长15.26%。按逾期天数分类,90天以内逾期金额265.6亿元,90天至180天逾期金额291.6亿元,180天至360天逾期金额130.9亿元,360天以上逾期金额64.7亿元。
逾期人数方面,央行并未公布具体数据。业内人士分析,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2020年信用卡逾期人数可能超过千万。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消费者收入锐减,导致信用卡还款困难,从而导致逾期率上升。
信用卡逾期会对个人征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贷款、求职等方面。因此,持卡人应谨慎使用信用卡,量入为出,按时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