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到本年利润是贷方分录。
结转本年利润是指将本年实现的利润从损益类账户转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本年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项,因此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分录是:
借:利润分配(或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通过该分录,本年利润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账户或未分配利润账户,增加所有者权益。
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的科目
在结账时,将损益类临时账户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其中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借方的科目包括:
营业外支出:非经营活动产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罚款等。
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费用,如办公费、职工福利费等。
财务费用:因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费用,如借款利息、手续费等。
研发费用:为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因资产价值下降而发生的损失。
投资损失:对投资企业或其他资产的价值下降而发生的损失。
利息收入: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等。
营业外收入: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如投资收益、补贴等。
这些科目結转到本年利润借方的原因是,它们都代表了企业的支出或损失,会减少本年实现的利润。因此,在结账时,需要将这些科目的余额結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以反映企业在本期间的实际损益情况。
结转本年利润时点
本年利润结转是指将某一 accounting 期间未分配的利润转移到留存收益账户的过程。对于结转时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月末结转论
支持月末结转论者认为,本年利润是在每个月结束时才形成的。因此,月末结转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每个期间的收益和支出状况。同时,月末结转还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减少后期调整的可能性。
年末结转论
支持年末结转论者认为,本年利润是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月末结转无法充分反映期间内整体的收益和支出情况。而且,年末结转可以避免每个月都要对留存收益账户进行调整,更加方便和高效。
中国会计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基本准则》,本年利润结转应在年末进行。该准则规定:“本年损益结转后,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
在我国,本年利润的结转时点明确规定为年末。这有利于统一会计处理方式,减少会计差错,并更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结转到本年利润是贷记
当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所有收入和费用账户的余额都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中。收入账户的余额是贷记,而费用账户的余额是借记。因此,结转到本年利润时,收入账户的余额会贷记本年利润账户,而费用账户的余额会借记本年利润账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当期所有收入和费用的净效应到一个账户中,即本年利润账户。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当期的利润或亏损。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为 100,000 美元,费用为 75,000 美元,则结转到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为:
借记:费用账户 75,000 美元
贷记:本年利润账户 75,000 美元
借记:本年利润账户 25,000 美元
贷记:收入账户 100,000 美元
通过这些分录,费用账户和收入账户的余额都清零,净利润 25,000 美元记录在本年利润账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