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厘”指的是利率。厘是利率单位,1厘等于1/1000,即千分之一。利率的计算方法一般分为年利率和月利率。
年利率
年利率表示一年内借贷金额所产生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比如,借款10,000元,年利率为10%,即一年的利息为10,000元 10% = 1,000元。
月利率
月利率表示一个月内借贷金额所产生的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月利率与年利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月利率 = 年利率 / 12
比如,年利率为10%,则月利率为10% / 12 = 0.8333%。
在民间借贷中,通常使用年利率来表示利率。借款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借贷利率,避免因高利贷而遭受损失。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高利贷活动。
民间借贷利率通常指年利率,即借款人在一年内须支付给贷款人的利息总额与借款本金的比率。月利率则是将年利率平均分配到每个月,借款人在每个月内需要支付的利息。
在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为年利率24%,月利率为2%。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民间借贷合同中会以月利率表示利率,但实际执行利率却按照年利率计算,这可能会导致借款人因对利率计算方式不了解而蒙受损失。因此,借款人务必在签订合同前确认借贷利率的计算方式,并警惕高利贷陷阱。
民间借贷合同应明确约定借贷本金、借贷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并由双方签名盖章,以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按年计算和按月计算。
按年计算
利息按照一年为周期计算,即年利率。
通常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年利率,如6%或8%。
利息计算公式: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 × 借款年数
按月计算
利息按照一个月为周期计算,即月利率。
月利率通常是年利率的十二分之一,如年利率为6%,则月利率为0.5%。
利息计算公式:利息 = 本金 × 月利率 × 借款月数
选择计算方式
民间借贷中通常采用按年计算利息的方式,因为这样计算出的利息更直观、方便。而按月计算利息的方式则更适用于短期借贷,例如借款人只借款几个月。
注意要点
民间借贷利息不得超过法定利率的四倍,否则属于高利贷,受到法律制裁。
借款人应仔细阅读借款合同,明确利息计算方式和利率。
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计算方式和利率等重要条款。
民间借贷中的利息计算方式分为月息和年息两种。
月息
月息是指以一个月为计算周期的利息。其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月利率 × 借款月份数。例如,借款 10,000 元,月利率为 1%,借款 3 个月,则利息为 10,000 × 1% × 3 = 300 元。
年息
年息是指以一年为计算周期的利息。其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 × 借款年数。例如,借款 10,000 元,年利率为 12%,借款 3 年,则利息为 10,000 × 12% × 3 = 3,600 元。
一般来说,民间借贷的利息计算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月息计算,因为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利息收入和支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式,利息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不得超过年利率 24%。超过此利率的部分,借款人可以不予支付。借贷双方还应注意遵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民间借贷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