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增加记借方。
借款是企业对外负债的一种,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借贷平衡原理,借款增加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增加。由于借款属于负债,因此借款增加应记在负债账户的借方。具体来说,借款增加时,借:借款;贷:银行存款、现金等与之相对应的资产账户。
例如,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则其会计分录为:
借:借款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100万元
通过此分录,反映了企业负债增加100万元,同时银行存款等资产也相应增加100万元,保持了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借贷记账法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这一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贷”的含义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资产账户:
借方表示增加资产
贷方表示减少资产
负债账户:
借方表示减少负债
贷方表示增加负债
所有者权益账户:
借方表示减少所有者权益
贷方表示增加所有者权益
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
借方表示增加收入或费用
贷方表示减少收入或费用
因此,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方和贷方的含义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并不是一概而论地表示增加或减少。
其中,资产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资产,贷方表示减少资产,正好与其他账户相反,这是为了体现资产的增加意味着权益的减少,资产的减少意味着权益的增加这一会计等式。
所以,在判断借贷记账法中“借”和“贷”的含义时,需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确定。
借方和贷方记增加是复式记账法中基本的概念,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会计科目。
借方记增加的科目:
资产类科目: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当这些科目增加时,借方金额增加。
费用类科目:例如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当这些科目产生支出或费用时,借方金额增加。
贷方记增加的科目:
负债类科目:例如应付账款、贷款等。当这些科目增加时,贷方金额增加。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例如资本、利润等。当这些科目增加时,贷方金额增加。
收入类科目:例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等。当这些科目产生收入时,贷方金额增加。
记忆技巧:
左方借,右边贷,资产、费用记借方。
右方借,左边贷,负债、权益记贷方。
具体案例:
当公司收到一笔现金时,现金科目(资产类科目)借方增加,原因是资产增加了。
当公司支付工资时,工资费用科目(费用类科目)借方增加,原因是费用产生了。
当公司借入一笔贷款时,应付贷款科目(负债类科目)贷方增加,原因是负债增加了。
当公司实现销售收入时,销售收入科目(收入类科目)贷方增加,原因是收入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