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最新规定2023
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业”)行业发展,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年11月联合发布了《征信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九章六十八条,于202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信息报送
1. 征信机构应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金融信用信息,报送周期调整为最迟每月一次。
2. 金融机构应按照规定报送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并不得迟报、虚报、瞒报。
信息查询
1. 自然人可每年2次免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2. 金融机构在审批业务时,应征得当事人同意查询其信用报告。
异议处理
1. 自然人对信用报告中的个人信息或信用信息存在异议的,可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
2. 征信机构应在受理异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异议核查,并通知异议申请人核查结果。
征信保护
1. 限制查询次数。金融机构在一定时间内查询同一自然人或企业信用报告的次数不得超过规定次数。
2. 保护个人隐私。征信机构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不得泄露或滥用个人信用信息。
《办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征信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信用约束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环境。
征信新规针对企业吗?
2023年5月的新征信规定主要针对个人征信,暂不涉及企业征信。
个人征信新规主要内容:
征信行业将进入“两参半”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合作,形成央行征信+市场征信的格局。
征信记录保留时间由5年缩短至3年,减轻个人的征信负担。
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允许个人对不当征信记录提出异议并修复。
明确征信机构的职责,提高征信信息准确性和保密性。
目前,尚未出台针对企业征信的最新规定。企业征信与个人征信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
信息来源:企业征信主要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经营状况等公开数据,而个人征信则基于个人信用记录。
信息内容:企业征信更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稳定性等信息,而个人征信则涵盖个人信用历史、负债情况等。
应用场景:企业征信主要用于企业贷款、投资评估等场景,而个人征信则广泛应用于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等场景。
因此,针对个人征信的新规定并不能直接适用于企业征信。企业征信的完善仍需进一步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以满足企业对信用信息的需求。
征信最新规定2023:逾期多久恢复
根据央行《征信管理办法》最新规定,个人征信中逾期记录的保留期限为5年。这意味着,逾期记录自还清之日起5年后将被自动删除。
对于不同类型的逾期行为,恢复时间也有所不同:
逾期90天内:逾期信息记入征信,并标记为“关注”。逾期结清后,"关注"标记将保留5年。
逾期90-180天:逾期信息记入征信,并标记为“次级”。逾期结清后,"次级"标记将保留5年。
逾期180天以上:逾期信息记入征信,并标记为“呆坏”。逾期结清后,"呆坏"标记将保留5年。
需要注意的是:
逾期记录恢复后,不会影响个人征信评分。
逾期记录删除后,无法再次查询。
逾期记录在保留期内,会对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业务产生影响。
因此,逾期的朋友们一定要及时还清欠款,避免逾期时间过长,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
征信最新规定2023:还清就清除吗?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征信机构不得保留超过5年的不良信用记录。因此,2023年征信最新规定规定:对于您已还清的逾期欠款,征信机构将在欠款还清之日起5年后予以消除。
这意味着,只要您按时足额还清逾期欠款,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从还清之日起5年后,该笔不良信用记录将从您的征信报告中消除。
需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属于不良信用记录消除范围:
信用欺诈或恶意透支
累积欠款金额较大,且逾期时间较长
信用记录中存在多次严重逾期行为
征信机构在消除不良信用记录后,仍有权保留以下信息:
逾期记录发生的次数
欠款的最高金额
逾期最长的累计时间
这些信息仅供征信机构内部使用,不会对外披露。
因此,还清欠款后,您的征信报告中可能会保留部分逾期记录,但这不会影响您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信用记录将逐渐抵消不良记录的影响,提升您的整体信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