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新规进行了司法解释,旨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债权债务关系的稳定。
合同效力判断
新规明确,民间借贷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并载明借款人、出借人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还款方式等主要内容。如果合同不符合以上要求,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利率限制
针对民间借贷利率,新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超过此利率的,视为无效。
诉讼时效
对于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新规规定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债务到期之日起计算。债权人未在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丧失胜诉权。
证据认定
在新规下,民间借贷合同书、借条、收据、银行转账记录等证据可以作为认定借贷关系成立的依据。借款人主张债务已经偿还的,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新规加强了民间借贷纠纷的执行力度。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院可以采取冻结、扣划、查封等措施强制执行。
新规的出台,有利于净化民间借贷市场,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和出借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