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贷款犯法吗?
“假离婚”贷款,是指夫妻双方为了规避贷款额度或首付比例限制,通过离婚的形式制造出一个“单身”身份,从而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或更低的首付比例。
这种行为是否违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双方确实有离婚意愿,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且贷款申请材料真实有效,则不构成违法行为。
若双方只为贷款而假离婚,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且存在虚假贷款申请材料的情况,则可能构成以下违法行为:
诈骗罪: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可能涉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与银行签订虚假贷款合同,骗取贷款,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伪造证件罪:为了办理离婚或贷款,伪造离婚证或其他证件,可能涉嫌伪造证件罪。
假离婚贷款还可能带来以下风险:
贷款违约风险:如果无法按时还贷,房屋可能会被拍卖,双方信誉受损。
家庭破裂风险:原本稳定的婚姻关系可能因假离婚而受到影响,甚至导致真正的离婚。
法律责任风险:一旦被发现假离婚贷款,相关当事人可能面临法律追究和相应处罚。
因此,在考虑假离婚贷款时,务必要三思而后行,仔细权衡法律风险和家庭稳定性,切勿为了眼前利益而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假离婚去贷款会查出来吗?
贷款时,银行或者贷款机构会对借款人的婚姻状况进行审查。如果借款人处于已婚状态,配偶信息将被记录在案。
在进行假离婚后,借款人的婚姻状况暂时改变为离异。但是,对于贷款机构而言,他们有专业的查询途径,可以获得借款人的完整婚姻历史记录。
因此,即使借款人进行了假离婚,贷款机构仍然能够查出借款人曾经已婚的事实。这可能会影响贷款审批的结果。
贷款机构在审查借款人婚姻状况时,还会参考户籍信息、婚姻登记信息等官方资料。假离婚通常涉及非法变更户籍或婚姻登记,这些异常情况也会被贷款机构发现。
因此,通过假离婚去贷款的行为非常冒险,不仅容易被查出,还可能触犯法律。一旦被贷款机构发现,借款人可能会面临贷款被拒、信用不良等后果。
如果您有贷款需求,建议诚实地向贷款机构申报您的婚姻状况。如果您确实需要离婚,也应通过合法途径办理,并提前告知贷款机构。
假离婚去银行贷款违法吗?
假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为达到某种目的,解除婚姻关系,但仍然维持实际的夫妻关系。假离婚贷款是指利用假离婚的方式骗取银行贷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编造虚假借口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假离婚去银行贷款的行为可能涉嫌骗取贷款罪。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以及欺骗数额的大小。
如果银行能够证明贷款人是通过假离婚的方式获取贷款,并且欺骗数额较大,则贷款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银行还有权要求贷款人偿还贷款,并支付利息和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假离婚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会对夫妻双方及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考虑假离婚贷款时,应三思而后行,避免触犯法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