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中非法放贷司法解释(2021)
2021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非法放贷中所涉及的罪名、量刑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解释》明确,以营利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提供借款,年利率超过36%,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收取利息,数额较大或者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非法经营罪。
对于非法放贷的量刑标准,《解释》根据违法所得数额、放贷期限、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将非法放贷犯罪划分为三个档次。其中,违法所得数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违法所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违法所得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解释》还对非法放贷中的多人共同行为、组织领导他人非法放贷以及对犯罪所得的处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解释》的出台,为审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依法打击非法放贷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非法放贷构成非法经营罪立案量刑标准一览表
立案标准:
1. 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立案标准。
量刑标准:
一、情节较轻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小,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非法获利数额较小,且已全部退出,并赔偿受害人损失的。
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二、情节一般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较大,且造成一定后果的;
非法获利数额较大,但已全部退出,并赔偿受害人损失的。
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情节严重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造成严重后果的;
非法获利数额巨大,且拒不退出,未赔偿受害人损失的。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特别说明:
1. 数额巨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
2. 数额较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足50万元;
3. 对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应当按照各自在犯罪中的作用决定主犯、从犯。主犯依照本表规定从重处罚;教唆犯、帮助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犯罪部分处罚。
非法经营中非法放贷司法解释(2021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经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非法放贷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和量刑标准。
非法放贷行为的认定
1.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超越许可范围,从事贷款业务的。
2. 向自然人借款人发放年利率36%以上贷款的,或者向企业借款人发放年利率24%以上贷款的。
3. 采取欺诈、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发放贷款的。
处罚标准
非法放贷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特别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解释的意义
该司法解释进一步完善了非法经营中非法放贷的认定和惩治,明确了非法放贷行为的界限,提高了司法执法效力。它强调了对高利贷的打击力度,保护广大借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