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利息是否高于国家规定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年利率不得超过36%,而捷信的贷款年利率最高可达48.5%。
对此,捷信方面表示,其贷款利率符合国家规定。其年利率为2.52%至3.96%,根据借款人不同的信用情况而定。若以最高年利率48.5%计算,其日利率约为0.13%。
有消费者反映,捷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收取隐性费用的情况,导致实际年利率远高于国家规定。例如,捷信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费用,这些费用虽然未计入年利率内,但在实际还款中会增加借款人的负担。
捷信还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这也会导致实际年利率高于名义年利率。例如,如果借款人借款10,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款854元,则实际年利率高达54.5%,远高于国家规定。
因此,虽然捷信名义上的年利率符合国家规定,但由于隐性费用和分期还款等因素,其实际年利率可能高于国家规定。消费者在借款前应仔细阅读贷款合同,了解实际年利率以及其他相关费用,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近期因高额利息饱受争议。有消费者反映,捷信的贷款年化利率高达36%,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和借呗、花呗等互联网信贷平台的利率水平。对此,不少人质疑捷信的高额利息是否合法?银监会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捷信的高额利息是否合法?
根据我国法律,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不能超过36%,而捷信的年化利率高达36%,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捷信辩称,其贷款属于“小额贷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虽然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36%,但对于小额贷款的利率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捷信认为其高额利息是合法的。
银监会为何不查捷信?
有观点认为,银监会之所以不查捷信,是因为捷信背后有“关系”。捷信的股东之一是中信信托,而中信信托的母公司是中国中信集团,是国有大型企业。因此,有人猜测捷信与银监会存在某种利益勾结。
这种猜测并无实质性证据支持。银监会不查捷信,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小额贷款监管难度大。捷信的贷款金额大多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之间,属于小额贷款。而小额贷款监管难度大,银监会难以对所有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有效监管。
消费者缺乏金融知识。许多消费者在申请捷信贷款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其高昂的利率。因此,银监会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
维护金融稳定。捷信等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银行贷款的不足,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资金需求。如果银监会对捷信进行严厉打击,可能会引发金融不稳定。
捷信利息高合法吗?可以沟通减息吗?
捷信作为小额贷款公司,其贷款利息确实较高。其年利率一般在24%至36%之间,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上限由各地物价部门核定。捷信的贷款利率是在合法范围内制定的。但是,这种高利息也引发了质疑,认为其有违公平公正原则。
对于是否可以沟通减息,一般情况下,捷信并不支持主动减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你可以尝试与捷信沟通,寻求减息或分期还款的可能性。
沟通减息的途径:
电话沟通:拨打捷信客服热线,说明你的情况和减息诉求。
网上留言:登录捷信官方网站,在客服留言区留下你的信息和减息请求。
线下协商:前往捷信门店,与工作人员当面协商。
沟通减息的要点:
表明还款意愿:强调你目前的经济困难,但有强烈的还款意愿。
提供证明文件:提供失业证明、收入减少证明等文件,说明你的经济状况恶化。
提出合理要求: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可以考虑与捷信协商分期还款或降低利息。
保持良好态度:与捷信沟通时,保持礼貌和耐心,避免情绪化。
需要注意的是,捷信不一定同意你的减息请求。但通过沟通,你至少可以了解捷信的政策,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捷信的利息的确很高,对于借款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多种,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一、协商还款
借款人可以主动联系捷信,说明自己的经济困难,协商延长还款期限或降低利息。捷信通常会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二、转贷至其他金融机构
如果捷信不愿意协商,借款人可以考虑将贷款转贷至其他利息较低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或信用合作社。转贷时要注意比较不同机构的利息和手续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三、出售资产还款
对于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可以考虑出售闲置资产来筹集资金还款。例如,出售房产、汽车或股票。
四、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借款人协商或转贷都失败,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律师可以帮助分析借款合同,寻找是否存在违规或漏洞。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五、向监管部门投诉
如果捷信存在违规或不当行为,借款人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例如,银保监会或消费者协会。监管部门有权对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捷信高利贷问题需要耐心和努力。借款人应积极主动地与捷信沟通,同时也要合理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