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借贷的民事法律行为。其基础法律关系主要包括:
借贷合同关系:
借贷合同是民间借贷的基础,明确了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内容应包括借款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等。
财产所有权关系:
借贷资金所有权属于出借人,借款人仅享有使用权。借款人应按合同约定使用借款,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债权债务关系:
出借人对借款人享有债权,即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和利息的权利。借款人对出借人负有债务,即偿还借款和利息的义务。
担保关系(可有可无):
为了保障出借人的利益,借款人可以提供担保,如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担保人对出借人负有连带偿还义务。
违约责任:
借款人未按时偿还借款或利息时,构成违约。出借人有权追究借款人的违约责任,要求借款人支付违约金或利息。
民间借贷基础法律关系明确了各方的权利义务,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民间借贷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达成的调解书能撤吗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则意味着双方之间没有有效的借贷行为,借款人没有实际收到借款,债权人也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借款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调解书是否有效,存在争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5条的规定,调解是由法院主持,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并经法院审查后发给当事人,具有与生效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书的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则调解书本身也缺乏合法依据。此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调解书。法院在审查后,如果确认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应当撤销调解书。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撤销调解书的期限为六个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调解书内容之日起算。如果当事人在六个月内未申请撤销,调解书将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达成的调解书是可以撤销的。当事人应当在六个月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基础法律关系不存在。法院经审查后,将依法作出撤销调解书的裁决。
民间借贷基础法律关系类型
民间借贷关系是指自然人之间为借款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基础法律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普通借贷关系
普通借贷关系是指借贷双方之间没有特别约定,适用《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至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出借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和利息返还借款。
二、保证借贷关系
保证借贷关系是指在借款合同的基础上,由第三人向出借人提供担保,保证借款人履行偿还义务的法律关系。担保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其承担的担保方式有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或抵押、质押。
三、抵押借贷关系
抵押借贷关系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借款清偿的法律关系。如果借款人不履行偿还义务,出借人有权通过处分抵押物优先受偿。
四、质押借贷关系
质押借贷关系是指借款人向出借人提供质押物,作为担保借款清偿的法律关系。质押物一般为动产,且由出借人占有。如果借款人不履行偿还义务,出借人有权通过处分质押物优先受偿。
了解民间借贷基础法律关系有助于规范借贷行为,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时,应当注意约定清晰,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利息和担保方式,并及时签订书面借条。
民间借贷基础法律关系法律规定
一、合同成立
借贷关系以借贷合同成立。
借贷合同是双方自愿订立的、明确约定借贷金额、利息、期限等内容的书面或口头合同。
二、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借款人有按期返还借款本息的义务。
借款人有保全借款的义务,不得擅自处分抵押物或质押物。
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法定利率的利息。
三、贷款人的权利和义务
贷款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期返还借款本息。
贷款人有告知借款人有关借款情况的义务。
贷款人不得收取超过法定利率的利息。
四、利息
借贷合同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法定利率。
未约定利息的,按年利率6%计算。
五、诉讼时效
借款人返还借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贷款人请求支付利息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六、其他规定
民间借贷关系受《合同法》、《民法典》等法律规范。
当事人通过民间借贷取得的债权债务受法律保护。
非法放贷收取高利息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